数据显示,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9月收益和发行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下降0.3%,新产品规模环比减少15%。理财产品三季度发行量出现负增长,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跌至4.62%,创近三年季内最大跌幅。
信托产品收益创新低
据格上理财统计,从产品收益水平来看,9月发行的产品存续期从1年到5年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从6.7%到10%不等,整体平均收益率为8.48%,较上月(8.78%)有所下降。从资金投向上来看,基础产业类产品收益率居首,达9.20%,但较8月(10.09%)环比下降8.8%。其余大类信托产品收益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融市场类收益率降幅最大,9月收益率7.51%,较8月(10.18%)降幅达26%;房地产类为8.94%,环比下降13.96%;工商企业类9.44%,环比下降6.25%。格上理财报告认为,利率持续走低预期以及债券发行条件的放宽,使得一些优质项目会选择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信托利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持续走低。此外,由于风险项目频发,信托公司在审核项目时更加谨慎,从而放弃了部分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
持续走低的收益,使得信托新产品发行明显放缓,根据格上理财统计,9月共49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成立217只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纳入统计的184只产品总规模为385.38亿元。产品数量环比减少2.25%,同比减少40.22%;产品规模环比减少15.05%,同比增长1.38%。9月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成立规模较8月均有小幅下滑。
格上理财报告称,由于房地产信托持续低迷,工商企业信托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占比最大的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数量毕竟有限,在经历6月份大幅发行的情况下,9月份发行供应有所不足;其次,货币宽松、利率下行的环境下,企业融资渠道加宽,融资成本降低,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托的发行量有所下降。另外,目前普遍认为股市风险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股市处于相对底部区域,买点出现,股市资金分流也影响信托的发行。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发行双降
银率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量负增长,理财产品同比减少8.61%。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跌至4.62%,创近三年季内最大跌幅。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今年一季度相对平稳,二季度开始进入下跌通道小幅下跌,三季度跌幅加深。就目前低利率、宽货币、少资产的市场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有进一步下跌空间,四季度走势或会复制2014年四季度情形。
收益率的下降使得新产品发行也出现下滑。2015年三季度总计只有16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14619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8.28%,同比减少8.61%。其中2015年三季度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2632款,环比下降11.02%;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5724款,环比下降8.20%;股份制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3571款,环比下降8.20%;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2090款,环比下降3.11%;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295款,环比下降13.74%。2015年三季度,一年期以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跌幅最大。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经济增速的下滑和制造业的低迷,对银行来说,一方面,可投资的优质资产减少,优质资产项目的议价能力提高,叠加利率下行,投资收益下滑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资产端风险提高,银行投资政策渐趋谨慎,两方面因素造成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预期收益率下滑。银行普遍有四季度收紧投资规模,加强风控管理的传统,因此预计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会进一步收缩。
商业银行与房地产业的亲密,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之内的开发贷和按揭贷。” 截至2015年年底,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的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共计847.5亿元。
投资品来源的问题解决了,理财有效规模自然会增长。银行也是企业,要以效益为前提,若有些业务规模无法带来效益,就要适当控制。
上周五开始,以下传闻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流传:“接中国结算通知,已暂停银行理财资金作为委托人开立定向专用证券账户,暂停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专项计划或信托计划作为委托人开立定向专用证券账户,银行自有资金不受上述限制,通知之日开始执行。”
作为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晴雨表,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近期全面下行,3月期利率更是创下两年半以来的新低。不过,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显示,4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17%,比上月略有上升。
结构性理财产品关注度持续上升。近日,业内人士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今年有望保持去年暴增势头,预计银行将加大挂钩股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此外,随着投资者理财需求增加,理财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
最高收益率5.5% 65款保本型银行理财“降息冲击”评测
春节将至,为了弥补买年货、送红包的大笔支出,选择合理的理财方式是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关注的话题。北京晨报记者在一番探访后发现,现在理财正当时宜,不仅银行理财产品不降反升,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是红包多多……套用一句广告语:春节前的理财产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从2004年到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运行满10年。这10年,银行理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1月17日,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和讯主办的“银行理财下一个十年”论坛上表示。
截至2014年11月末,银行理财保有量接近15万亿元,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连接投融资客户的重要桥梁,居民投资的主要方向。
“小张啊,下一期那个理财产品我就不继续买了,和几个朋友商量好了,留着钱准备一块儿打新股呢。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国证券报表示,从长期来看,个人投资者将资金从银行理财产品撤出进入股市是大势所趋。
和以往一样,中小银行因为存款压力更大,因此给投资者开出的“价码”更高,他们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大银行而言也更高。不过,由于降息通道开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必然持续下行。年末,银行出于留客户和存款的需求,一般都会抬升理财收益率,投资者不妨抓住这一机会。
央行降息的影响还在发酵,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又接踵而至。多重政策影响下,银行理财市场已然悄然 “降温”,不仅发行产品的数量明显减少,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趋势也开始显现。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上周70家银行共发行了800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与上期持平,产品发行量增加18款。其中,保本浮动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共202款,市场占比为25.25%;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598款,市场占比为74.75%。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6%,较上期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41款,市场占比为5.13%。
相比于基金等代销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说是银行“自家的孩子”,但是“自家的孩子”并不一定总是占据优势,《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部分理财经理更愿意推销基金产品。
据银率网发布的《2013年中国消费者金融能力报告》数据显示,近五成的受访者会选择利用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理财,可见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多数投资者首选的投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