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多家上市公司集体拉响了股权质押“警报”,再叠加市场对于信托去杠杆的过度反应,A股市场闪崩个股频现。WIND统计数据显示,仅从1月29日至2月2日,沪深两市就共计有1405只个股跌幅超过了10%,143只个股跌幅超过了20%。截至目前,两市已经有267只个股处于停牌状态。
2月4日晚间,银河生物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银河天成集团有限公司所质押的公司股票部分已低于平仓线,控股股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保持公司股权的稳定性。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就已经发布了36份上市公司股东或控股股东补充质押的公告。此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指引》、沪深交易所和中证登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8)年修订)》,新规将自3月12日起正式实施。
不过,股权质押的风险仍然整体可控。沪深交易所表示,截至2月2日,两市公司共有129只个股的整体质押比例超过50%,也就是所谓的大比例质押融资个股,仅占全市场的3.7%,因此股票质押不足成为引发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推动力量。
另一方面,近期以来,一些信托集中持仓的个股出现了崩盘式下跌,也使得市场对信托持仓风声鹤唳。据了解,此前有一些信托公司开展了有中间级的配资业务、单票配资业务,这些业务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突破了股票信托配资比例、持仓比例限制。在严监管背景下,一些信托公司不再新开展上述两类业务,相关业务面临资金接续的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信托资金去杠杆的冲击被过度放大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信托公司被要求降低此前被过度放大的结构化配资业务的杠杆,但已经预留了缓冲期,降杠杆不会“一刀切”。东北证券认为,现存信托产品的规模也已经比2015年小很多,目前大部分信托产品的杠杆比例在1:1到1:2之间,符合有关监管要求。
不过,从近期金融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防风险去杠杆仍将是金融市场2018年的主基调。证监会此前表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股市、债市、期货市场风险监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银监会则表示,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记者 吴黎华)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信托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有所增长。
近日,中融信托发布公告称,已以累积利润转增方式,按照股东同比例增资,将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至100亿元。
2017年9月1日,《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经中国银监会颁布后正式生效。记者获悉,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信登”)信托登记系统于办法生效当日上线运行,全面提供信托登记服务。
因为狂飙突进的规模,信托贷款已被监管层“重点关注”。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日前表示,整治市场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它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时间跨度也较大。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信托市场更应适应新常态,展现新状态,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通过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激增,信托业再次成为地产输血的主力军。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并不会在下半年延续,而且地产信托产品投资者将以散户为主。
截至7月19日,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通过银行间市场收齐63家信托公司上半年经营数据(注:少数公司采用合并数据)。
从资金运用领域看,6月份投资于证券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和成立数量均大幅增加,其中发行数量环比增加78款至138款,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17款至206款。
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48%。
2017年6月3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56号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规模双升。房地产类信托发行垫底,金融市场类信托持续居首。
近期,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渤钢集团爆发债务危机,近百家金融机构深陷其中,国民信托就是其中之一。
证监会日前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将2015年3月份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实施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升级为证监会的规范性文件。这一被业界称为升级版资管“八条底线”的《规定》,将自7月18日起实施。
信托(Trust)是一种大众不太熟知的理财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
更令人警觉的是,在分类监管、信托经理终身负责制等监管措施渐次出台的大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