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行同业渠道创造M2一度超外汇占款
规模日益庞大的银行同业业务不但逃避了监管,更对货币创造产生明显扰动。
昨日,央行在其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与货币创造”为题,专门阐述银行同业业务在货币创造链条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所谓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放、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同业借款等。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对货币供给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央行称,2013年以来,通过同业渠道创造的M2一度仅低于人民币贷款,高于外汇占款。
一直以来,从中国广义货币M2的来源看,贷款和外汇占款是两个主要渠道。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或购买外汇时,其资产方在增加“贷款”或“外汇占款”的同时,负债方会相应增加(记录)“人民币存款”。由于存款计入M2,就会直接增加货币供给。
“以往运用贷款和外汇占款变化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货币总量变化。”央行称,但近两年受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影响,货币创造渠道发生了一定变化,其背后掩藏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一位国有大行资产负债部人士解释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激增原因时称,一方面大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强烈的资金需求,因此在金融机构合作模式上,就形成大银行批发资金,小银行利用融入资金再向自身客户提供融资的分工合作格局。
当小银行在流动性紧张时,其吸收的同业存款主要用于自身流动性保障,而在流动性宽裕时,小银行又在全国各地找机会,开展资金运用。但银行层面的这种业务创新,一旦形成规模之后就给货币创造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央行将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创造货币的渠道称为“同业渠道”,依照交易对手方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非银行同业渠道和银行同业渠道。
非银行同业渠道指商业银行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融出资金,交易对手包括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和保险(放心保)公司等,此时在资产方会记录为这些机构欠银行的债权(与贷款类似),同时在负债方则会记录(派生)为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这样也就增加了全社会货币供给。
银行同业渠道指商业银行实际上向非金融企业提供了类似于贷款的融资,但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操作,将这些业务在资产方记录为同业资金运用科目(不计入贷款),在负债方记录(派生)为非金融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从而实现了货币创造。
“由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易受季节性因素、流动性水平以及监管政策等影响,波动较大,导致M2 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央行昨日在上述报告中还列出了银行同业业务存在的两大类主要问题。
具体来看,部分机构在开展同业业务中也存在操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期限错配较严重和规避监管等问题;部分商业银行还利用同业业务开展类贷款融资或虚增存款规模,加大了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央行称,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同业业务管理制度。“可考虑把更多信用创造活动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止金融部门出现过度加杠杆和顺周期波动”。
(章文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