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钱的战争
如同6个月前上证报所预测的那样,2013年成为全球“货币战争”的元年。在日本力推“安倍经济学”、美联储持续量化宽松、欧洲央行继续降息的示范效应下,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宽松浪潮。
流动性的泛滥,推动了美国、日本、欧洲的股市在今年开年后一路走高,道指、标普500指数接连创出历史新高;日本股市则在短短几个月间近乎翻番。与此同时,量化宽松也带来了另一个后果——货币竞贬,为了在经济低迷之际拉动出口,各国决策者们从喊话、降息到直接干预汇市,上演了一幕幕好戏。
安倍经济学火了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着实在全世界“火”了一把,倒不是因为他时隔3年多后重新夺回政权,而是要归功于他造出的一个概念——安倍经济学。
从去年底安倍可能出任日本首相的消息刚刚传出,日本股市就进入了所谓的“安倍行情”。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日本股市最多时接近翻了一番。安倍在竞选时就高调宣布,自己当选首相后要推动激进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政策,帮助日本走出长期的通缩,提振日本经济。
为了推动落实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安倍上任不久后便任命“听话”的原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总裁。在今年4月初、也就是自己上任后的首次会议上,黑田抛出了宏伟的量化宽松计划:在两年内向经济注资1.4万亿美元,以实现通胀率升至2%的既定目标。这是日本央行首次为1月份提出的新通胀目标设定达成期限。
除了货币宽松,安倍经济学还包括财政刺激和经济增长战略等内容,外界将此称为安倍晋三的“三支箭”。安倍上月发布经济振兴计划时雄心勃勃地表示,他的计划能够帮助日本重新找回在过去20年经济不景气时期损失掉的50万亿日元(501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
最近的一些发展表明,安倍经济学似乎对日本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日本经济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达到了3.5%,为一年来最快增速。另外,最近日本的食品价格出现上涨趋势,一些人猜测这可能成为物价全面走高的前奏,有助于日本实现2%通胀目标。不过,很多专家也提醒说,对于已经经历了连续15年价格下降的日本而言,要逆转通缩、实现2%的通胀目标并不容易。
货币战不断升级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简单靠印钞票来刺激经济,也许短期有一点点效果,但长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表示,如果印钞就能产生长久的经济增长,那根本不需要等到安倍,以往很多国家的政府和央行都可以采取类似做法,但历史上却并无这样的成功案例。
在日本国内,最近一个多月来股市、债市的剧烈波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日本投资人对于“安倍经济学”有效性的怀疑。
另一方面,日本的政策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却带来了巨大的外溢影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日元的持续走低。
受到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日元汇价今年以来持续走低。美元对日元一度突破100大关,创四年多来新高。自去年11月以来,日元的累计贬值幅度接近30%。
专家表示,日本的量化宽松和日元持续贬值,加剧了全球套利交易活动,这也为市场的波动埋下隐患。过去两个月全球股市、大宗商品的剧烈波动,很大程度上也与日元套利交易的快速平仓有关。
另外,日本的政策还加剧了货币战。汇丰银行认为,安倍的政策压低了日元,这使得日本的主要出口竞争对手成为“靶子”,受影响最大的包括德国、韩国以及中国,这些国家出口产品以及出口地区均或多或少与日本有交叉。
日元狂贬,在今年上半年的多数时间里都在推高其他货币,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令货币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今年4月的IMF春季年会期间,“竞争性贬值”成为参会的G20代表和国际机构最关注的话题之一。IMF明确提出,各国要努力避免竞争性贬值,以及任何形式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
知名经济学家罗奇则指出,以美欧日为代表的量化宽松可能导致货币贬值,而以货币贬值换取经济增长,不可避免会以他人市场份额的损失作为代价。
今年5月13日,美国人费舍尔领导的以色列央行公开宣布,通过降息来加入愈演愈烈的全球货币战。央行表示,降息将“帮助缩减以色列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差,从而降低谢克尔的升值压力”。这是该行一个月内的第二次降息,但也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预期之外的降息。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