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宽逐渐落幕 新兴市场“末日”来临?
面对市场的失血,恐慌情绪再次蔓延,而这或许只是新兴市场熊市的开始。
在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新兴经济体内部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经济结构不平衡,对发达经济体依赖度较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以及金融市场不够完善等,这些都令新兴市场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足。
历史上每一次国际资本的撤离,都会给新兴市场带来一次沉重的打击,而那些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对外资依赖更为严重的新兴市场国家,无疑也将成为重灾区。
流入新兴市场资金多为热钱
多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相对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定,富有活力,因而一旦发达经济体国家遭受金融危机,新兴市场便成为国际资本,尤其是热钱的避险天堂。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从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增速来看,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几乎每年都在增加。
彭博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19640亿美元增加到了33120亿美元;泰国的外汇储备也从1080亿美元增加到了1718亿美元;菲律宾从337亿美元增加到了842亿美元;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外汇储备也分别从857亿美元和660亿美元增加到1260亿美元和1120亿美元。在此期间,仅有印度的外汇储备增速相对较稳定。
但从统计数据来看,新兴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远远没有跟上。彭博数据显示,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较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均有所下降,其中,菲律宾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由2007年的2.17%下降到2011年的0.83%,而同一时期,泰国的这一比例由4.59%下降至2.25%,巴西由3.26%下降至2.89%,印度由2.04%下降至1.72%,而中国也由4.47%下降至3.01%。
这些表明,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大部分都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可能流向了这些国家的股市和债市,这些资金也就是所谓的热钱,它们不仅无益于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催生资产泡沫。
野村证券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新兴市场中的东南亚国家,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主权债券占比非常高,其中在马来西亚的这一比例为47%,印尼为34%,泰国为19%。而在股票市场上,自2011年1月以来,印度、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外国投资者股票净购买额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也分别高达16.4%、8.8%以及19.2%。
亚洲各国受冲击程度不一
在上述资金的推动下,这些国家的股市出现了快速飙升。2008年到2012年,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涨了46.2%,在此期间,东南亚的许多股市涨幅甚至超过了100%,而这些国家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快速跌落至历史低点。
此外,由于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使得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大幅升值,而资金的撤离,也必然引起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债市的暴跌,同时也给这些国家的资本账户带来严重的打击。
对此,野村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变化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而亚洲可能受到严重冲击,但各经济体受到的影响不一样。在过去两三年吸引的跨境资本流入规模越大,资本外流导致的影响也就越大。”
“对外部盈余较少且出口敞口较大的经济体而言,其股票市场更容易受到因对外盈余恶化而导致的信心冲击,例如印度、印尼、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同时,在外部资本流出的情况下,这些经济体中的财务杠杆越高的国家,其股票市场也越容易受到流动性紧缩的影响。而从易受冲击程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因素驱动或结构性因素更强的市场更能够抵御外部冲击抵御冲击的能力稍强,如中国大陆、菲律宾和中国台湾。”他进一步分析道。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张智威表示,“这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造成下行风险,但预期风险可控。”(罗慧)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