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催“升”人民币地位 人民币挺进欧元区

2013-06-05 09:37    来源:国际商报

  法国央行行长诺亚日前表示,有意推动中法两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并表示为考虑欧元区国家未来企业竞争,会竭力让欧元区各国央行之间就提供人民币的流动性支持达成协议。专家分析,一旦“攻下”欧洲主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将就此迈出“一大步”。

  日前,法国央行行长诺亚再次表达了推动中法两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的愿望。这回他用“竭力”一词指出,考虑欧元区国家未来企业竞争,会竭力让欧元区各国央行之间就提供人民币的流动性支持达成协议。

  诺亚的表态令人民币国际化看到了再升级的希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分析,中法货币互换实为人民币与欧元互换。虽然互换只是两国合作“一小步”的政府行为,但对人民币而言,却意味着将与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联手”。一旦“攻下”欧洲主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将就此迈出“一大步”。

  危机催“升”人民币地位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中主动谋求与人民币“牵手”的不止法国。

  资料显示,今年2月,英国央行就表示,接近与中国央行达成英镑与人民币互换协议。为了保证伦敦作为欧洲最大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2012年就推出了离岸人民币货币和债券市场。与此同时,继今年4月澳元实现与人民币直接兑换以来,澳大利亚邻居新西兰也在加快新西兰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步伐。新西兰总理发言人曾对外透露,新西兰与中国目前已就两国货币直接兑换进行磋商。“中国市场、人民币均在国际市场受到‘追捧’,得益于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市场的潜力,这为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热情”能否催生中法货币互换协议的诞生?

  对此,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孙华妤对国际商报记者强调,还要看欧洲央行的态度。她指出,作为欧元区成员,法国已不具备与其他国家单独达成货币互换协议的资格,尽管欧元区经济领头羊之一的法国的意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欧央行的决定,但最终还需要看人民币与欧元区成员国、欧央行的“博弈”。  

  国际化之路还需“接地气”

  虽然博弈结果难预料,但可以肯定,中法达成货币互换协议绝对是互利之举。

  对法国而言,数据显示,法国是欧洲最大人民币离岸交易国家,规模同比增长249%。2013年3月,24.1%的法中支付结算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一年前仅有6.5%。“如果货币互换协议得以达成,将对维持汇率稳定起到一定作用,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欧元区进行贸易和投资结算的应用。在被债务问题困扰的欧洲,消除贸易投资障碍极为必要。”孙华妤直言。

  孙华妤同时认为,对中国而言,一旦中法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则意味着人民币与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的地位正在接近,国际化的示范意义远大于其他货币。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迈出有史以来“最大一步”。

  不过,鲁政委也直言,货币互换行为本身,更多是政治意义,代表国家政府层面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肯定。若想真正实现人民币“实质”国际化,还需要企业及市场的“主动选择”。

  鲁政委进一步表示,不同于之前,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市场的广大,为人民币得到国际认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后期则需要政府通过金融工具的推动,最终实现人民币在市场的“真正国际化”。

  鲁政委建议,国内应尽快推动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机制的建立,毕竟中国全面开放资本项目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有必要在与中国经贸联系密切的地方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形成一个让人民币走出去再流回来的循环,让人民币国际化尽快接到市场的“地气”。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