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史惊心动魄十大事件 多有国际寡头魅影

2013-05-21 09:32    来源:东方财富网

  7. 1998-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但引发危机的关键因素是阿根廷比索盯住美元的政策。特别是,阿根廷比索被设置在一个极为有利的汇率上1:1,这导致了大量进口,从而削弱了阿根廷经济。同时,阿根廷政府债务极高,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在不停借钱给阿根廷,用新借款偿还老债务,这造成了恶性循环。

  随着阿根廷经济的逐渐萎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采取行动收紧贷款,阿根廷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缩政策,但这进一步挫伤了经济,而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借更多钱来弥补流失的税收收入。同时,政府没有很好地安排改革和裁员,民间爆发了内乱和银行挤兑。

  随后,标普宣布阿根廷的信用评级恶化,这导致了该国借贷成本飙升,并导致阿根廷政府更迭。这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大规模收回贷款。

  2001年底,布宜洛斯艾利街头骚乱的人群不断,阿根廷政府终于宣布债务违约。2002年初,阿根廷降低比索兑美元1:1的固定汇率并宣布允许比索浮动,比索迅速贬值。

  8. 2000年欧元对美元比价首次跌破1比1

  1999年1月1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并于1月4日正式交易。当天纽约和伦敦外汇市场尾市时,欧元对美元比价分别为1比1.1806和1比1.1830,此后欧元汇率一路下滑。

  2000年2月,欧元对美元比价首次跌破1比1。同年9月,欧美日央行决定联手干预汇市,以避免欧元继续下跌。但由于措施不力,10月25日欧元对美元比价跌至历史最低点,法兰克福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首次跌破1比0.83关口,尾市时报1比0.8252。欧元下跌引起了资本逃到欣欣向荣的美国并寻求美元资产。

  9. 1999-2009年津巴布韦成为通货膨胀之国

  有时候危机是如此可怕,可能是一国货币都已经不存在了,而市场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就像津巴布韦,政府在经历了整整20年的高通胀后宣布暂停使用津巴布韦币。

  在4年时间中,津巴布韦央行曾3次发行大面值钞票,甚至有千亿面值的,以对付失控的通胀。如今,该国不得不使用国外货币,例如欧元。

  10. 2010年澳元对美元一度达到1比1

  2010年10月,澳元第一次与美元达到了1:1的汇率,使澳元创下自1983年澳大利亚施行自由浮动汇率以来的最高纪录。

  究其成因,一些澳大利亚分析师认为,美元相对贬值必然促动澳元走挺,但全球汇市特殊环境也是促成澳元升值的一大因素。

  澳大利亚AMP资本投资组织首席经济分析师沙恩·奥利弗认为,全球汇率市场就像一个水袋,这边压下去,那边就要鼓出来。他说,美元贬值,而欧元区、日本等经济体对自有货币汇率走挺又呈谨慎态度,使得澳元成为释放压力的“中间货币”,从而升值。(张韵)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