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清算行争夺上演“三国演义”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步伐加快,也给中资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契机。通过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日前2012年公布的数据粗略计算,去年五大行跨境人民币交易量达到5.42万亿元。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追捧的同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设立也在迈步,促使大型银行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清算行的争夺当中。
“清算业务应该说是在一种货币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非常基础的产品,必须把清算的渠道网络做好,便利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让客户、政府、机构等感到更加顺畅。”中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谈及对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争夺称,“竞争肯定是存在的,有能力的银行都希望拿到人民币清算行的资格。”
目前,人民币清算行争夺已初步形成中行、工行、交行“三国演义”的局面。通过对人民币清算行资格的争夺,银行希望不仅可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拓展海外机构的其他业务。
角逐人民币清算行资格
去年末,五大行中,农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速最快,为149%,规模达到3844.51亿元。中行规模最大为2.46万亿元,不过增速明显没有其他四大行快,仅为40%。工行的规模也达到1.5万亿元,增长近70%。建行和交行的规模分别为5862.34亿元和4550亿元。
在跨境人民币的结算模式中,有清算行模式、代理行模式和非居民账户(NRA)模式。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增长,清算行模式正在成为银行争夺的焦点。
4月2日,工行宣布在新加坡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行服务,这是中国央行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选定人民币清算行。在此前争夺新加坡清算行资格中,中行也是积极的参与者。而在台湾地区清算行的争夺中,中行与交行交手,不过最终中行获得了该地区清算行的资格。
程军表示,人民银行指定清算行主要是通过招标的方式,根据银行的业务布局的广度和分配度,以及银行在该地区的影响、人员情况等做出综合考量,选定一家清算行。
这两轮清算行争夺之中,被认为是上演了清算行争夺“三国演义”。目前,中国银行是人民银行指定在港澳台三个地区的清算行;而工行则是新加坡地区的清算行,同时,工行万象分行成为老挝央行指定的当地唯一人民币清算行;中行在马来西亚也具备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
尽管交行目前在境外清算行的争夺中,并没有实质的收获,不过其在台湾地区清算行资格争夺中也崭露头角。目前,为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交行正在加强电子化建设,自主研发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系统,对接支撑上海人民币全球清算中心建设。同时,自主开发跨境人民币信息报送平台,实现首家与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直联等。
清算行的“甜头”
实际上,争夺清算行资格不仅可以增加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业务量,从而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也能够为银行在海外的业务扩张中拓展更多的业务。
以新加坡清算行的争夺为例,2013年3月7日,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续签了中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人民币/600亿新加坡元。新加坡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再加上作为东盟地区唯一的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地缘优势,都能够为获得该地区清算行资格的工行带来更大的业务空间。
就在工行正式启动新加坡人民币清算服务的同时,依托成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优势,工行新加坡分行组建了私人银行中心、大宗商品和结构化贸易融资中心、现金管理中心等三大业务中心,主打人民币业务,并同步推出了覆盖零售业务、资金清算、贸易金融、全球现金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众多领域的跨境人民币产品。
在台湾地区清算行的争夺中,中行也尝到了甜头。程军曾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6日启动的台湾地区的人民币清算业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就已经有53家银行在中国台北分行开立了人民币清算账户,办理的清算业务有3000多笔,金额达到了56亿元。
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未来看涨到1500亿元的预测,也使得中行在该地区的清算业务有较高的增长预期。
有分析认为,未来随着伦敦、巴黎以及其他地方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加入,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建设可能会继续增加。同时,人民币清算行的“三国演义”也有可能发生演变,更多的银行也会参与到境外人民币清算业务的争夺当中。
“未来是否有必要增加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设立,首先要人民银行给政策,允许直接连入央行清算系统,并授予售购的额度。第二就是看这个地区市场的量有多大。”程军表示。
据程军介绍,清算行的建设银行要投入很多,比如人员、技术、风险管理等。“如果一个地区人民币流动的量不大,投入建设清算行成本会比较高,可以直接通过现有的比如香港的人民币清算行开户进行清算。”他称。(李静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