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5年内实现人民币完全兑换 评:须谨慎面对

2013-05-14 08:12    来源:东方财富网

  【导读】美国媒体建议投资者买入人民币,称5年内可实现完全兑换。经济之声评论:投资人民币时机已经成熟。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近期稳步上升,截至今天(13日)16点的中间价已经达到1美元兑换6.2072人民币。不少人对于人民币这种不断升值的态势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认为人民币不断升值会对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但是美国的媒体显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福布斯》双周刊的网站最新发表的文章建议,投资者应该购买人民币。

  福布斯的文章认为,人民币正在成为可兑换货币。从巴西到澳大利亚的企业与银行每年都在开设人民币离岸账户,以偿还债务,并为贸易融资。文章大胆地预计,未来五年人民币就会实现完全可兑换。

  同时,福布斯还预计,人民币日益走强,人民币债券市场不断扩大。在低风险固定收益方面,人民币完胜美元。

  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存在不确定性

  而且现在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准备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以吸引更多对人民币的需求,一些企业将通过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来结算贸易。那么综合目前这些因素,人民币是否会成为下一步大家追捧的投资品吗?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否会迎来新的契机?这次福布斯提出了五年之内人民币就可以实现完全可兑换,但是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这种不确定性还很大。

  谭雅玲:过于乐观的程度、并不对症中国现阶段的西药,不利于国际市场风险的应对。首先外国人在评价中国的货币走向国际化,投资因素有多少、投机因素有多少。而现在并没有到投资完全适宜的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所有的基础要素还是积累不够,实力不强,势力不强,并不是适合完全于做人民币的投资或者人民币的投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又处在一个美元霸权的新时代,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所面临的对手和内部本身的问题极其复杂、非常艰难。更何况现在国内企业生存面临很大问题,外贸企业的压力会更大,已经对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风险预警更大。至于人民币五年能不能实现可兑换,还是要顺势而为,根据中国市场的稳步发展和阶段要素,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国内须把握好汇率基本要素

  有投资界人士说,人们需要适应人民币的汇率幅度,而且准备好创设一些对冲的工具。现在外国资金将会进入人民币市场,货币疲软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于国外资金的进入还是有所警惕,我们都在担心热钱的流入给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资金进入使人民币逐渐坚挺,以及热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隐患的说话,谭雅玲表示,国内一定要谨慎面对,把握好汇率的基本要素,警惕风险发生。

  谭雅玲:因为中国本身定位是发展中国家,而中国货币的定位现在只是本地,即使外国中央银行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他们只能定位为不能公开的外汇储备。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没有国际储备资格的定位,如果在这个时候煽情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是盲从的囤积或者持有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发展增长甚至结构调整是非常不利的。而从投资本身的角度,应该是在实力很发达的基础上走向投资。包括外资推进,外资来到中国市场尤其是作为金融机构作为投行,是到中国市场赚利润的,所以一定要有舆论的导向,一定要有造势的工具。作为国人应该理性一点,人民币的价格在国际上似乎兑美元是在升值,但是国内面对自己的货币物价上涨,我们应该谨慎看待外部对我们过于乐观的评估,顾及眼前的风险,扎扎实实把握好自己汇率的基本要素,因为货币的过度升值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是风险。

  理性分析外界评价 把握国情警惕风险

  上个月,英国和法国央行都表示了会积极谋求和人民币建立互换机制,而且有媒体也认为,这是在争抢人民币的西方中心。谭雅玲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在寻求自己的出路;而面对这些做法和评论,我们应该理性分析。

  谭雅玲:第一,他们的经济面临着一定的周期,包括债务危机的问题、财政赤字的问题,整个西方发达国家都有,所以希望从发展中国家比较良好快速的增长中找到自己的退路和出路,所以非常看好人民币。第二,作为很有经验的发达国家,会懂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货币的自由化一定先国内后海外、先本土再国际、先在岸再离岸。而中国的路径走的对吗?在岸市场是不是夯实?其实,在岸市场并不夯实,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市场并没有放开,老百姓不愿意做汇率,汇率太复杂了,我们并没有准备好。我们还是要两面性地、理性地分析外媒对我们的评价,理性的把握我们自己的基础要素,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