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股挑战现有国际货币格局的力量正在东方酝酿。
那就是中国所展开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从2011年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全面推开、QFII和RQFII的扩容再到2012年日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等举措,皆传递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信号。
但这仅仅才是开始,要想完成从结算功能到结算、计价和储备功能三位一体,从周边国家流通再到全球自由流通的华丽转身,却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还有很多的障碍需要克服。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接下来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为主
人民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而人民币汇率则是人民币的核心。
人民币汇率在2012年迎来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单边升值预期的终结,升值和贬值预期交替出现的双向波动成为了常态。这从2012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可以看出:上半年人民币远期汇率持续贬值,但下半年却发生了逆转,10月份之后即期市场汇率频频触及涨停。
这与2012年先抑后扬的中国经济走势有关。虽然总体来看,2013年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但2012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有望在2013年继续延续,这也得到了各大研究机构的认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就指出,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预计2013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仍以双向波动为主,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升值或贬值态势,波动区间在6.25到6.35之间,全年可能小幅升值,年底在6.27左右。”
与上述预测略有差异,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报告》预计,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小幅升值,下半年会有所回落,中间价在6.2到6.4之间波动,即期市场汇率在6.15到6.45之间波动。
此外,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还强调,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小幅波动整理,而波幅较以往将有所扩大。
作出以上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人民币汇率已不具备持续大幅升值或贬值的条件。2005年汇改至2012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24%,对美元实际汇率升值已超过3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已达26.7%,进入均衡汇率水平区间。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还指出,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2007年峰值的10%降至目前不到3%的水平。贸易失衡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表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均衡汇率水平区间。
“在我国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外部环境又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对外贸易顺差占GDP比例难以强势上升,因此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调整的空间。”陈学彬说。
而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则强调了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作用。“未来生产率增速放缓也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定律,一国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会带来本国货币的实际升值。”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已直降至零甚至出现负值。在全球化红利趋弱、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难有快速提升,从而降低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多位专家皆认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则可以随时释放套利空间,特别是投机性国际热钱不再长期驻留,国际投资趋向于长期化,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所需求的资本市场发展和外汇市场的稳定都是积极因素。
推进战略:稳健前行
种种迹象显示,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一直在加速。预计接下来的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趋于稳健。
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再到国际金融结算货币、最终变身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职能拓展的三步走战略;先周边化,再亚洲化,最终成为全球化货币,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地缘三步走战略。
在过去几年,以上两大战略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扩大至全国;至今,中国已和蒙古、越南、缅甸等周边多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启动人民币和日元、韩元、卢布等多国货币互换业务。
由数据所呈现的成果也是非常可观:2012年全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了2.94万亿,同比增长41%。2012年年底,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100家;可以进入债市和股市的RQFII总额度已经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
“总体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好的战略机遇期,虽然近年发达经济体持续震荡,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却是逆势而涨,逐步提高,”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鄂永健说。
2013新年伊始,积极的信号再次释放。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当时表示,证监会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安排,试点开展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QDII2).
据悉,QDII2有望年内在深圳、上海、天津等沿海省市展开。而为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人直接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结算业务试点有望在浙江义乌率先推出。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苏格兰皇家银行曾发布报告乐观宣称,人民币将在五年内实现全面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距离成为国际化货币只差两步,即货币的全面可自由兑换以及作为储备货币而广泛持有。
但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却表示,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目前条件还不是很充分,法国为了保持法郎的独立性,在二战后好多年的时间内都不允许法郎和美元自由兑换。
恩道尔认为,在现有货币基金主导的格局中,在美元统治的格局下,过早让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人民币是否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要非常谨慎。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说人民币自由兑换,仅过早放开资本账户就可能会酝酿风险。比如,资本外逃引发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流行性危机与债务危机。另外,大量资本流入会引发本地资产价格飙升、通胀恶化等。
鄂永健也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首先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结算中采用人民币,然后再逐步推广,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推进,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
恩道尔认为,中国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一是成立独立于美元、欧元的中国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伙伴达成一对一的双边协议,采用人民币结算;二是保持和加强世界对人民币的信任。
为了建立对人民币的信任,恩道尔建议,中国要部分恢复金本位制。
外压:美国阴影
做有些事情就像拉弹簧,压力有多大,阻力就有多大。
日渐国际化的人民币正成为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潜在的劲敌。尤其是在美国财政危机频发、美债无央行购买、美元信用日渐趋弱的情况下。
美元长期贬值预期强烈、加上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收窄、外汇储备下降,减持美国国债、走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道路已成中国的大势所趋。
面对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继续发行国债则是美国政府的唯一选择。
对于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行为,恩道尔表示,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目前美国已是无计可施,只好让美联储来购买美国国债。要维持美国政府的开支,美国不得不这样做。
自产自销正成为美国国债的新特点。据悉,目前美联储已成为购买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QE3时美联储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国债,QE4时增至450亿美元,目前则增至五六百亿美元的规模。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沈国兵认为,美国已陷入了“特里芬两难”。财政赤字靠发行国债解决,国债靠发行钞票解决,钞票则靠美元国际货币的信用来维持。但随着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国债的继续发行,越印越多的美元最终会导致其信用的丧失。
美国的财政悬崖和即将爆发的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正逼使美国成为赌徒,而美元国际货币信用则是美国最大的赌注。“美元信用一旦发行动摇,对美国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沈国兵说。
沈国兵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大的忧虑就是如何维持美元的信用地位,如何让全世界人们都相信美元的信用是可以维持的。对于美国而言,只要找不到一个可以来替代美元的货币,那么美元信用就可以维持了。美元信用支撑着美国国债,国债支撑着财政赤字,接着是贸易逆差,所有的循环都又可以开始了。
美元信用一旦成为美国最大的软肋,任何挑战美元信用地位的货币都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欧元已经不行了,接下来就是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人民币了。沈国兵分析,乌云密布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背后的本质都是美国在捣鬼。因为人民币和周边国家所开展的货币互换业务已经在挑战美元的信用和地位了。
恩道尔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中日围绕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的背后,是美国在不断唆使日本以刺激中国,希望中国反应过度,从而触发更大的冲突,但中国较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中国很好地把握了日本的弱点,那就是日本对中国经济上的依赖性,日本需要中国市场远甚于中国需要日本市场。
恩道尔强调,美国还有一张重要的王牌可以打,那就是控制石油原产地和中国能源供给的生命线,从而在石油供给上卡住中国。对此中国要有所警惕。(张萧然)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