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因素致美元指数上升 人民币对美元再创新低
记者 傅苏颖
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482,再创年内新低。分析人士认为,美元的持续走高成为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上周集体出炉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多项数据逊于预期,表现令人失望,也进一步助推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升有降的双向波动不可避免,但人民币下跌空间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8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兑美元报6.3482,较上一个交易日报的6.3443,贬值39个基点,创出去年12月以来的8个多月新低。
内业人士分析称,人民币继续下行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数据利好和欧洲经济数据利空双重因素导致美元指数上升。
最新数据显示,7月美国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8%,为该数据四个月来首次环比增长。同时,欧元区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4%。当日,美元指数刷新日高至82.52,包括欧元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则普遍出现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之下,人民币一改一直升值的走势转为贬值。对此,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分析》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明显,0.88%的贬值幅度创下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值。
报告显示,从外部来看,欧洲经济一片颓势,但由于美国经济表现较好,国际避险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使美元一直保持在高位。
国泰君安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其中美元权重相对较大,因此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走势与美元指数的方向基本一致,目前美元指数持续走高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币贬值预期的上升也导致热钱的进一步外流。
不过,影响人民币对美元走势的最大因素还是在国内。今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与美元日交易波幅从原来的0.5%扩大至1%。
上述提及的复旦大学公布的报告认为,这是自2010年7月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波幅扩大后,人民币汇率水平进入均衡区间,呈现双向波动。而在中国经济进入艰难时刻的背景下,反映中国购买力的人民币出现了市场预期分化。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在58个交易日中,有29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9个交易日贬值。而在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大跌幅曾达到过0.97%。
报告认为,欧债危机引起的外部需求萎缩,使我国出口遭受严峻考验,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内需都需要做长期准备。这些因素都支持人民币继续贬值,但下跌空间有限。
国泰君安也认为,尽管美元仍将维持强势,但进一步上升空间不大。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或仍将存在,但继续扩大空间不大,热钱将以流出或低增长为主。
此外,分析人士也认为,人民币不会有很大的贬值空间。一方面,美元指数在之前达到84.1的高点后,目前已进入下降通道。另一方面,下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可能逐渐扩大,全年贸易顺差将超过去年,也将为人民币提供支撑。
该人士表示,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为缓解中国出口增长低迷形势具有一定的作用。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上的预期分化与贬值压力,恰好为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供了时机。(傅苏颖)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