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供需面不乐观 逢高沽空是短期操作最佳策略

2013-08-28 09:33    来源:期货日报

  导读:受小麦现货价格上涨影响,今年政府最低价小麦收购停止时间偏早,收购数量比往年偏少。据统计,截至8月15日,河南、江苏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4632.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68.9万吨。更多的粮食被贸易商和面粉厂收购,更多的粮食被农户存贮,使得市场存粮数量增加,政府藏粮于民的目的基本达到。

  受不利天气影响,美国农业部和民间预测机构相继大幅调低美国大豆产量,刺激内外盘豆类飙升,同为农产品(7.10, 0.17, 2.45%)板块的强麦、早籼稻和玉米期货也顺势上涨。但是,不论是内盘还是外盘,小麦上涨更多地是受心理因素影响,其自身供需面并不乐观。因此,在不理智的市场中寻找高点做空仍是短期操作最佳策略。

  国际小麦供需宽松,不具备大涨基础

  和2008年CBOT小麦和玉米、大豆联袂刷新历史高点不同,和去年CBOT小麦跟随大豆、玉米大幅上涨不同,近期CBOT玉米和小麦依旧蛰伏在底部,并没有跟随大豆大幅上升,从而使得大豆上涨显得形单影只。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国际小麦市场供应宽松。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2013/201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7.054亿吨,之前预测为6.978亿吨,上年度为6.553亿吨;全球小麦用量为7.068亿吨,早先预测为6.999亿吨,上年度为6.804亿吨;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1.73亿吨,早先预测为1.724亿吨,上年为1.744亿吨。

  国内小麦供应充裕,需求平稳

  受小麦现货价格上涨影响,今年政府最低价小麦收购停止时间偏早,收购数量比往年偏少。据统计,截至8月15日,河南、江苏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4632.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68.9万吨。更多的粮食被贸易商和面粉厂收购,更多的粮食被农户存贮,使得市场存粮数量增加,政府藏粮于民的目的基本达到。最近,虽然小麦的消费量随着气温降低和大中专院校开学有所增加,但面粉厂开工率依旧徘徊在50%—70%之间,加工利润微薄使得面粉厂采购小麦的积极性依旧不高,小麦价格依旧表现平平。

  近期,小麦拍卖成交率极为低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需求不旺。上周小麦拍卖共投放499.22万吨,成交28.59万吨,成交率5.73%。其中,河南临储0.46万吨全部流拍,托市麦投放365.47万吨,成交11.75万吨,均价2243元/吨;安徽市场投放133.29万吨,成交16.84万吨,均价2283万吨;新疆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全部流拍。据悉,河南2010年及之前产托市小麦拍卖细则将自8月29日起实施,竞拍资格及购买数量放宽,在客观上提高小麦成交率,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小麦进口大幅增加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自6月1日以来,中国已经购进370万吨美国小麦,其中110万吨已经装运。美国农业部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将达到9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而中国购进的澳大利亚新麦数量也已经超过220万吨,全年度的进口总量可能达到400万吨,中国可能取代印尼成为澳大利亚小麦最大买家。虽然进口小麦不会直接进入市场,但大量进口小麦进入了政府储备,为后期平抑市场价格增加了砝码。

  一年一度的天气炒作可能刺激豆类进一步上涨,但供应宽裕的小麦上涨高度将有限。操作上逆势做单是大忌,可待涨势疲态尽显时择机做空。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