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投资少听“外行”话

2013-04-27 09:15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有句俗话叫“外来和尚好念经”,更何况股市里的“洋和尚”呢。每当A股进入盘整阶段,外资投行(姑且简称“外行”)里“洋和尚”的话就会多起来。

  有迹象显示,今年3月份开始,海外资金做空中国的声音开始增多。外资投行、评级机构先后上演唱空大戏:标准普尔称,中国将不得不为经济刺激政策付出代价;惠誉则宣布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这是中国主权信用评级1999年以来首次被一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穆迪维持中国政府债券“Aa3”评级,但同时将评级展望从正面转为稳定。后二者主要依据均是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

  在三大评级机构配合下,从3月开始部分外资投行发布报告建议客户减持中国股票,同时买入看空中国四大银行的衍生品。国际知名投行野村在3月15日的研究报告中同样发出警告称,中国经济正显现出欧美2008年金融危机前相似的特征,中国杠杆化快速升高、潜在增长下滑、房价上升是不应忽视的三个警示信号,而中国的银行业首当其冲。摩根大通(业内俗称小摩)在3月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将中国股市的评级降至“减持”。

  继野村、小摩之后,曾因做空并揭发安然而闻名世界的对冲基金经理人、全球最大空头基金公司尼克斯联合基金总裁吉姆·查诺斯4月5日在香港出席Wine Country Conference,他用一份19页的PPT对诱发中国金融危机的一些因素做出解释,声称中国金融危机势必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区别。

  笔者发现,在国际投行唱空中国的同时,今年3月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A股开户步伐明显加快,单月新增26个账户,创下自2008年11月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QFII在A股的新增开户数为52个,几乎达到去年下半年的水平,显示外资已经开始跑步入场抄底。

  穆迪唱空中国也不是头一遭,2011年是穆迪唱衰中国年,当年4月唱空中国地产业,6月底唱空中国银行(601988)业,7月又开始唱空61家中资企业。

  事实上,外资投行背后往往都有巨大的利益集团,唱多做空也是他们的惯用伎俩。2009年4月28日,高盛持有工商银行(601398)H股首批解禁。但就在此前一天,高盛高华发布研究报告,上调中国银行股的评级,并将工行H股列入“亚太强力买入名单”。该报告明确表示,“在亚太银行股中继续相对看好中国银行股,并将对中国银行股的评级从中性进一步上调至积极。”这批股份解禁期一个月之后,高盛才选择卖出——多等一个月令高盛多赚了逾30亿元。

  在笔者看来,小摩属于“唱空不做空”的典型。从香港联交所网站披露的信息来看,2012年11月20日,小摩曾增持中国银行H股至5.02%的持股比例,但此后亦无最新变动。去年11月小摩增持工行H股,持股比例突破7%,达到7.03%。

  其实,除了少数“洋和尚”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搅局中国之外,就念真经而论,本地和尚不见得输给外来和尚。或许人们对于外来和尚知之甚少,心存神秘且充满期待,而不管有否存在滥竽充数之嫌。本地和尚就不一样了,大家对其对知根知底,反而把优势变成了缺点,把长处变成了不足,如同股民看待白菜价的蓝筹一样,产生了审美疲劳。

  中国本地和尚也有许多是到过西洋取经,他们的看法应该具有穿透力。海通证券(600837)国际首席经济分析师胡一帆透露,根据他在美国及欧洲的路演经验,海外做空机构实际上对中国证券市场尤其是银行板块更感兴趣,这是他们反复就金融领域的风险提出质疑的重要原因。他们有动机通过唱空来压低股价进而抄底。

  一位长期关注境外市场的私募人士还揭示了一些外资鲜为人知的伎俩。他透露,有很多国内高净值客户在香港某证券公司开户,有的户头金额达10亿元级别。这些资金中,有很多买的是内地银行股。外资每次要做空内地银行股时,就会在该证券公司开少量空单,以影响这些内地资金的操作。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银行股股价都会出现明显下跌,让外资“四两拨千斤”的伎俩得逞。

  实际上,上述案例不胜枚举,但并未引起市场重视。今年3月份,小摩建议做空四大银行金融衍生品,引市场一片哗然,但随后即遭到招商证券(600999)等中资机构的反驳。中资银行股3月20日集体大涨,中国机构在这场博弈中终于扳回一局。我们期望看到的是,中国机构能够在未来的较量中争取主动,夺回对A股、H股及海外上市的中资股的话语权。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