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创新接连不断 期货公司从泳池跳入蓝海
2011年投资咨询放行、2012年资产管理开闸、2013年2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将被允许设立现货子公司——期货业创新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满怀憧憬。
业内人士称,在业务创新接连不断的背景下,过去的“大佬”们——那些实力强劲的期货公司,如今将跳出泳池到大海,对他们来说,今后的生存发展之道很多,既可以选择省力持久的蛙泳(经纪业务),漂亮的蝶泳(资管业务),简单的仰泳(自营业务),还可以选择无任何限制的“自由泳”。只是面对风浪实现转变绝非易事,期货业的“大佬”们,要怎样才能实现这样惊人而又艳丽的跳跃?
期货大佬“自由泳”
“今后期货公司施展拳脚的空间就大了。”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打趣说,期货大佬们受困于各种政策限制,往年总是跟监管层要这个要那个,创新步伐加快尤其是资管业务推出后,他们是这也有了那也有了,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做只能看自身了。
银河期货是首批18家拿到资管牌照的期货公司之一。曾在保险公司、券商工作过的姚广说,一直以来期货公司业务单一,资管方面缺乏储备人才,但现在期货公司大多认为资管业务一定能赚钱,一定能把公司做大做强,实际上和券商刚开始做自营业务、资管业务时的冲动是很相似的。
“现在期货公司搞资管业务让人有 期货公司搭台,外来团队唱戏 的感觉。”中信新际期货衍生品事业部总经理许浩帆也有类似体会。他同时说,随着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终结,期货业肯定会出现大分化,能不能自身资源禀赋找好定位很重要,如果相关人才储备比较早,股东背景给予的空间和平台比较好,资管业务或许会做得比较好,如果只是盲目一窝蜂地去搞资管业务,又形成同质化竞争肯定行不通。
一期货公司高管对记者直言,目前大部分期货公司已亮相的资管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基本上以低风险套利为主。
记者了解到的一款对冲套利资产管理计划,在初始资金出现2%的亏损时将进行内部预警,亏损达到5%时须与客户协商,在亏损达到8%时暂停运行。但一家期货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这是期货大佬们的“噱头”。一般来说资管产品多以趋势性交易为主,而任意一种交易类型如果风控做得不好,风险都很大。
中证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说,期货业对“自由泳”还有些不习惯,另外不少相关法规也还要有相应改变,比如分类监管评分条件,如果不改,期货公司创新可能随时面临扣分被罚“下场”。尽管如此,“自由泳”至少给期货公司长足发展和拉开差距提供了条件,期货业强弱格局会逐渐清晰。至于整合金融全方位资源和做大做强,在现有条件下就看谁“游”得更快了。
离开泳池到大海,自然就意味着“水有深浅”,要讲究之处也更多。从1993年起就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瑞达期货总经理葛昶说,每项新业务都有相应监管要求和风控要求,例如,《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以及《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等都对相关业务的开展有着明确规定。
“自由泳”讲究扬长避短
过去,期货大佬们吃惯了“佣金”,一直难以摆脱“大市场、小行业、小公司”烦恼。这两年,证券、信托、基金和银行开始通过各种理财产品渗透期货市场,整个金融混业格局正逐渐形成。
葛昶说,瑞达2012年10月初就开始申请资管牌照,并于12月25日获批,未来公司将努力形成以经纪业为基础、资管及投资咨询业务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实现从单纯的通道服务向通道服务、融资服务、投资服务三者齐驱发展,从卖方业务为主向卖方和买方业务并重转变,从提供低端服务向提供高端金融服务业为主转变。
但在金融混业背景下,期货大佬们要改“吃佣金”为收管理费和服务费并不容易。就资管业务来说,银行、券商、基金对其并不陌生,而期货大佬们唯有更强调它的“期货味”,强调在做空机制和杠杆机制下的竞争能力方能有所优势。
作为第一批获得资管牌照的期货“大佬”,国泰君安期货[]专门新成立了资产管理部,并作为该公司核心部门。国泰君安期货副总裁寿亦农认为,国泰君安期货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基于以往为产业客户和特殊法人机构提供的服务,国泰君安期货在衍生品投资管理和运作方面有着多样化的经验,同时也有对市场和各类客户需求更为感性的认识。
寿亦农表示,基于国泰君安期货在特殊法人市场中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资产管理部已建立起一套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内控制度,目前公司初步完成内部制度和法律合同体系建设,并储备了各种类型资产管理计划。
游泳有益,但未必人人想游,更非人人能游。中部省份一家中小型期货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对资管业务,他们目前还处在观望状态,也未提出申请,“由于商品期货的产业客户多,因此公司当前仍然以做好经纪业务为主。”
对此,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认为,从海外情况看,次贷危机之后,业务单一的期货经纪商多“度日如年”,美国混业经营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大量期货公司“自生自灭”,只有大摩、高盛等综合类公司生存能力最强,“期货 大佬 们可在综合业务中专注一个领域做差异化发展。”他建议。
期货公司能否复制券商经验
面对创新业务的频繁推出,不少期货公司目不暇接,准备不足者更是一时找不着方向。其实“老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国内券商在十几年前所走过的道路完全可以为眼下的期货业提供借鉴。
别看现在的券商甚是风光,但在过去,他们也遭遇过和期货“大佬”们类似的烦恼。高上介绍,从行业规模、业务结构、竞争状况等方面来看,期货大佬们目前经历的发展阶段与券商过去十年的发展轨迹很相似,比如过去券商也面临过如何摆脱经纪业务占比70%的畸形业务结构的难题,后来通过经纪、投资咨询、自营、资产管理和投行等综合业务平台,最终摆脱了这一难题,期货业也应该建立类似综合业务平台,因为靠客户交易来收取佣金的通道模式必须逐渐向理财、资本型业务、用钱赚钱的模式转变。
与证券业相比,集中度低也是期货“大佬”们难以摆脱的困惑。有数据显示,参照期货公司手续费、代理成交额和保证金等指标来衡量的期货业CR8集中度数值均在30%以内,也就是说,市场份额占前8名的期货公司总合占行业的比例尚不足三成。显然,中国期货市场仍属低集中度的竞争型市场。
“有些公司有了创新的冲动后,急于求成,代客理财和自营很容易就把公司搞垮掉。”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说,所谓的期货“大佬”们现在业务范围和券商相比仍有差距,与券商同质化竞争固然不可取,但只有一个通道业务也是不行的。不少券商在上世纪末经历挫折,有些公司甚至可用“死过一次”来形容,留存下的券商在风险管理、合规经营方面的能力都很强,而现在的期货公司并没有经过“死神”考验,将来有理财和自营业务后,尤其需要吸取类似教训。
“上市使得券商迈上了一个重要台阶。”高上认为,证券业已有17家券商上市,在股市形成了一个板块,回顾行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以上市来实现规模扩张显然是一个好办法,而且经过上市辅导过程,公司治理结构也更加完善。从这个角度来说,同样面临公司规模扩大、总体数量减少和行业集中度提高过程的期货业,不妨一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