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手续繁杂有渊源 期货新品发行盼加速
12月3日,玻璃期货顺利上市,成为继白银期货之后2012年国内第2个上市的期货新品种。
“玻璃期货的上市主要意义在于这是国内首个采取完全厂库交割的期货品种,整个合约制度设计及研发中实现了多项创新,这对于此前基本都是向国外学习引进新品种的中国期货行业而言,是一个好事。”一位期货公司高管对本报记者称。
实际上,这一速度并不如此前的预期。2012年年初,业内普遍预计当年会有超过5个,甚至10个期货新品种上市。曾被预期的品种包括焦煤、铁矿石、原油、指数、利率、外汇等。
“其实很多品种都已经准备好了,新品种的产生速度是比以前要快的,但就是上边压着先不让发。”一位期货界资深人士称。
诚然,纯粹的新品种上市数量无法说明实质问题,但目前期货新品种上市的审批制度,则已被业界认为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期货市场发展中需要行政审批的事项与前些年相比已有相当的改善,但难啃的硬骨头还没有触及,就是期货新品种上市的审批。”12月3日,中国证监会前主席范福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
目前一个新品种上市行政审批的链条颇长——需先由期货交易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方案,然后与证监会期货部沟通、汇报并反复磋商,取得共识后再由交易所正式上报中国证监会,证监会接到报告后要征求相关部委的意见,相关部委内部也要走完从处室到司局,再到部委审批,再将意见反馈给中国证监会。
而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期货交易所证监会期货部需要去相关部委做相应的宣传、沟通、汇报工作。多头管理让整个运作流程更为复杂。
“各部委同意则皆大欢喜,如有不同意见还要多次沟通协调,释疑解惑,各部委原则同意之后再由证监会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待所有程序走完之后,一个新的期货合约才能上市交易。走完这个繁琐的审批过程少则几个月,多则按以年计。”范福春称。
实际上,这一繁杂的制度源自于中国早期期货市场的无序发展。彼时,国家进行各部委联合大力治理整顿,此后形成了期货新品种上市要各部委协商同意方能上报的惯例。十多年过去,这一惯例延用至今。
范福春认为,目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与时俱进、改革期货新品种上市的审批程序大大简化,即除证监会外其他部委不再参与期货新品种上市的审批,把审批权、选择权限时还给市场,各种条件已经成熟,把这项改革落实下去,政府可以减负,市场可以增效,时间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可以降低。
这并非范福春一个人的想法。“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已成为期货行业对证监会的普遍预期。
集成期货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称,一个新的期货品种从谋划到真正上市,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目前繁杂的审批已经明显影响到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不得不改。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对此亦颇为重视,他认为,姜洋讲到证监会的一些改革思路,范福春呼吁要改变品种的上市审批机制,假如这两个能够落实,整个期货市场接下来的发展会大大超出大家的预期。
“把期货合约生生死死的选择权交给市场,让它常态化,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官僚主义,把一个复杂的事情办简单易行是改革创新。”范福春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