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跳水利好中国经济低位起飞
官兵/漫画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的背景下,本周市场值得关注的事件有二:一是5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下调,成品油价重回“7时代”;二是5月10日国内白银期货上市,将有利于优化白银的价格形成机制,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风险管理手段,促进我国白银产业结构调整。这两件大事同一天内发生,无疑引起市场对近期大宗商品走势的关注,尤其是国际商品震荡对中国经济股市的影响。
一样的震荡
不一样的原因
与过去两年的情况类似,今年5月份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震荡。自从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今年初重新站上100美元/每桶后,国际油价一直表现坚挺。进入5月后,国际油价似乎开始进入了下跌的时间窗口。从5月5日开始,国际油价连跌5天,截至5月9日,纽约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主力6月合约跌破100美元重要关口。
从国内的情况看,截至5月9日,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3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比3月20日下跌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这次调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略超市场预期的300元。相当于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这是今年来我国成品油在连续两次涨价后的首次下调,93#汽油回归“7元时代”,因而备受市场关注。
与过去两年的情况不同,此轮原油价格下跌的主因不是极端事件的发生,而是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下滑预期。直接诱因是美国原油库存创出22年以来的新高,以及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供应方面,由于沙特和利比亚的增产弥补了伊朗产量的下降,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整体产量创下了3年来的新高,目前全球原油供应出现了120万桶/天的过剩量。随着伊朗问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国际油价调降需求日趋强烈,这是油价暴跌真正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油价下跌原因是供求影响,但此前油价上涨还是借伊朗问题开始炒作的,国际油价从去年8月份前后的88美元/桶附近走高。根据历史统计,每次由于地缘政治风险推动的油价波动一般会出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结局。如果遵循这个规律的话,油价有重回88美元/桶的可能。再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5月份油价的回调幅度都超过20美元/桶,而目前油价的下调幅度不到10美元,从这一角度来看,油价可能依然具有向下的空间。
综合分析认为,一旦伊朗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原油就会见顶下跌,至少受欧洲经济下行的拖累,而且,从短期看,油价上行将不具备需求面的强力支撑。
一样的标杆
不一样的影响
原油一直被视为国际大宗商品的标杆。与过去两年的情况相同,此次原油的标杆效应也迅速引发了大宗商品新一轮跌势。5月9日,伦敦铜和国际金价相继跌破8000美元/吨和1600美元/盎司的重要关口。随之国内期货市场也全线皆绿,沪胶、沪金分别以2.68%和2.57%的跌幅引领调整行情。
从具体品种走势来看,原油的标杆效应影响是不一样的。5月10日,市场担忧希腊局势,加之西班牙及希腊国债收益率飙升,美元走高一举突破80点整数关口,伦锌大幅跌落。而国内主要商品的价格走势略强于海外市场:由于镀锌行业开工率有所回升,沪锌维持弱势整理格局;上海铜期货合约小幅高开震荡,主力1208合约收57500元/吨,涨210元。夜马盘棕榈油及豆类均收跌,而大连棕榈油期货早盘震荡小涨,主力1209合约收8578元/吨,涨40元。
另一方面,与国际原油关联密切品种受影响较大。沪胶受内外双重打压,期价一度跌破26000点,并创出本轮调整新低;郑州PTA连续6日收跌,成本支撑作用由此减弱,5月PTA反弹压力重重且仍有再创新低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反过来又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201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1至4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3.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7%,再创2009年11月来新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1%,增速创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近3年新低。
总体分析,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较大,中国等制造业大国增速放缓将缩减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加之,中国央行在刚刚出炉的《201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通胀仍保持“警戒”,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维持震荡下行的态势。
一样的影响
不一样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轮经济复苏几乎都是在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实现的。世界两次石油危机、一次储贷危机和一次次贷危机都证明,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是一种价值回归,对未来几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是一件好事。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产品成本会随之下降,价格也会相应下降,这会刺激世界总需求的增长,而总需求的增长会进一步拉动经济复苏。反之,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涨会增加实体经济的生产成本,其后果就是通胀甚至滞胀,这将令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严重放缓。目前,各个国家都纷纷开始步入通胀和经济增长乏力的双重危险境地,“滞胀”苗头开始显现。这正是中国政府和央行所担心的。
假设商品牛市结束,那么,它给各国经济产生影响是必然的,而带来的结果又是不一样的。商品价格的较大幅度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美欧。原料价格下跌,尤其是能源价格下跌非常有利于美欧工业经济复苏,也有利于减小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这又会反过来刺激美元重新走强,从而有可能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自我强化的趋势。
商品牛市的终结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对那些出口型国家的经济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们在过去10年间受益于原材料出口价格的持续高涨,贸易条件持续改善,由此带来大量的贸易盈余、财政盈余和资本流入,使得亚非拉广大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普遍高于西方。假如大宗商品价格陷入较长时期的低迷,那么它们的经济增长前景将大打折扣。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国际上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调整体上对中国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有利,因为商品牛市的结束有利于我们控制通货膨胀,经济紧缩周期将提前结束,对国内消费者和厂商有利,对扩大国际进出口需求都有好处。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