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创新型科技企业 金融支持是关键

2013-08-08 09:06    来源:金融投资报

    “由于很多的科技成果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并没有形成社会产品为公众所用,而这些理论性的研究距离转化成市场产品或生产力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简单来说,要想规模化生产就需要大量资金,而中小型科技企业缺的就是钱。”谈到四川推进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健全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平台运行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目的和意义,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钱力一语中的。

  近日出台的《2013年四川省重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支撑创新发展的科技体制,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需“破墙”

  据了解,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级的难题,科研与市场之间横亘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发达国家的技术转化率也不超过50%,而我国乃至四川转化率更低。四川某高校科研人员表示,高校、科研机构捏着科研成果没法转化,而企业苦于无法找到合适技术,二者无法很好对接,导致很好的科研成果烂在实验室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此情况下,四川细化落实中央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亮起“绿灯”。

  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明确将科技创新提到战略高度。

  据悉,到2015年,我省将实施科技转化项目1500项,建设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100家,实施技术交易40000项,带动实现产值1.2万亿。

  而去年出台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指出,要用好用足现有的财税、金融、技术、人才、知识产权、分配激励、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等政策措施,并针对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开拓等不同阶段特点,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要推动企业完善创新机制,引导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健全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平台运行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

  去年三月由省科技厅批准设立的民办非企业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探索技术转移运行机制与模式,助力四川科技成果转移。“我们中心组织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项目进行发现和筛选,深入企业与技术人员、管理者进行直接交流,并对重点项目进行创新辅导。此外,我们还在撮合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对接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打破科研与市场之间的阻碍。”钱力如是表示。

  据钱力介绍,该中心已在全省21市州都已设立了区域分中心,以及机械行业、电子信息等4个专业分中心,初步形成了四川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探索科技与金融对接模式

  “以科技和智力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新为生存手段,拥有较大成长潜力同时具有较大潜在风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共同的特点,资金是其发展的关键,一旦缺钱,很多科技企业就会中途夭折。但是由于这类企业的科研面世周期较长,而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对资金需求量大,企业往往无法凭借自身的资产实力来长期支撑。所以,除了国家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补贴、省市的支持外,科技型企业需要借助金融资本市场来获取支持。”同样是致力于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方案的中银律师事务所投融资中心郑红利如是告诉记者,“我们非常看好科技型企业,我们帮助科技型企业做投融资,帮他们走新三板上市。”

  可以说,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施方案》也将推动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做出了明确部署。多家银行已在四川推出了科技支行,创新融资模式,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轻资产、缺乏抵押物或质押物也是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想申请银行贷款或者获得其他金融方式的支持并非易事。”钱力道出了在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中心积极探索,“今年以来,我们在积极开展一项名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引导基金的工作,我们第一期投入2亿元,引入发改委以及四川行业龙头企业资金,形成4只针对四川重点产业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的子基金,用于企业创投初期的成果孵化。”据了解,第一只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基金由国家发改委和中铁二局共同出资2亿,该中心出资5000万,目前已在审批中。其余3只基金也在筹建之中。

  除了筹建行业领域的产业化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该中心还着力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我们与担保公司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与证券公司合作,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债券融资服务。”据该中心副主任徐林介绍,5日其刚带了兴业银行前往成都某科技企业考察新的科技成果。

  郑红利也提到:“一般来说,风险投资是起点,资本市场是终点,同时还包括私募、银行、金融机构、民间投资等方式。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科技型企业在借助金融发展方面的意识还是挺强的,至少比传统的生产型企业觉醒得早。我们一般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2-3种最优的融资方式供企业参考和选择,金融对科技的支持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

责编:赵婉铮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