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销售变相激励加码 银行最高吞基金8成管理费
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也提升基金首发成本,客户维护费加上变相激励,发行一只基金产品成本最高会达到当年管理费的50%
“现在的基金公司不发行专户产品可怎么活啊?”昨日,一家次新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向《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感叹道。
发行一只公募基金产品成本究竟有多高?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新基金发行基金公司需要支付给银行的不仅有客户维护费,还有通过培训、口头协议等形式的变相激励费用,而这两笔费用加起来,发行一只基金的成本,最高者可以达到基金当年管理费的80%,最低者也在40%之上。
2010年3月15日正式实施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明令禁止一次性激励。时隔3年,据了解,迫于基金数量增多、生存环境压力,变相激励仍在继续。
“这是一道‘剪不断、理还乱’的数学题”。当《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问到一家基金公司渠道销售总监新基金发行成本时,他无奈的这样表示,本来还寄点希望于第三方代销机构上能减少些发行成本,但是现在第三方代销机构代销基金成本也只是取了银行的最低值,发行成本也在40%至50%之间。名义上的“一次性”奖励是取消了,但变相激励这三年中还在“蔓延”。
迫压力无视规定
变相激励愈演愈烈
发行公募新品的成本犹如一只“推手”,正使基金公司工作重心慢慢地向专户产品转移。
某家新基金公司向《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透露,他们去年与某家第三方代销机构谈的尾随佣金是占管理费的40%,如果给银行单就尾随佣金讲,大概在50%至60%之间。但这也让一家新基金公司难以“放宽心”的发行公募产品。
“我们今年计划发行2只公募基金产品就可以了,主要还是做些专户产品,如今不发行点专户产品可怎么活啊?”
“有的专户产品是针对券商或第三方的专门客户群体设计的,可以只在对应渠道销售,需要的发行成本低甚至有的不需要变相激励和客户维护费”。
2010年3月15日正式实施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明令禁止一次性激励。但是,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调查了解,《规定》实施3年多,“一次性奖励”以变相的激励形式如今仍然存在,且由于目前新产品过多,发行渠道拥挤及银行限制和挑选基金等原因,这种变相激励占比愈来愈高。
变相激励通常有四种方式:一是以会务和培训费用的方式变相转移,这是最通常的做法;二是基金公司找一家第三方机构,按照双方谈定的一定比例予以第三方返点,再由第三方将这笔款项转移给银行;三是年前与银行谈妥全年合作计划,基金公司在年初以全年预算的方式作出一定额度预算,在年底结算审计时以各种方式的款项予以抵消。但这样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型公司能够在账面上掩盖过去,但对小型公司来说,运营成本突然上升在年底账目上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四是将一次性激励拆分转移到持续营销费用当中去,甚至还有直接以现金购物卡的方式直接支付,将相关费用以办公用品等名目冲抵。
第三方代销机构
尾佣高至50%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向《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透露,目前由于银行发售新基金排队拥挤,且对新发基金有诸多挑选条件,致使新发基金成本再度上升。而原本为了冲击银行而“诞生”的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对首发成本也“水涨船高”,客户维护费加上变相激励,发行一只基金产品成本最高会达到50%。有的个别大型基金公司不算变相奖励的话,尾佣可以谈到20%至30%;但算上变相奖励的话,低者也差不多有40%至50%。
而第三方代销机构择“最低”标准与基金公司谈判,在第三方代销机构发行一只基金产品一般也会达到管理费的40%至50%之间。具体因第三方代销机构的不同而有差别。
据业内人士透露,诺亚、天天基金网属于代销新基金成本比较高的,一般在50%左右,“个别大型公司可能会谈到40%”,上述人士表示,“第三方代销机构会根据代销客户的数量、自己的定位等与基金公司谈判,像一些比较专业的研究基金的第三方代销机构由于客户群体数量不多,价格会稍低一些;而银行现在发行新基金也做选择,先发自己旗下银行系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再选择其他比较有影响力、业绩较好的基金公司,有的银行在发行新基金产品上也做了限制,有的一个月只发2只基金产品”。
事实上,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发行一只普通股票型新基金产品(非ETF基金),除了银行外,其他所涉代销机构发行份额很难超过10%。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