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一拖多”节省了开支业绩却不尽如人意

2013-03-08 10:44    来源:钱江晚报

  新年伊始,基金发行出现井喷。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材料显示,今年以来到3月1日,证监会共受理了30只基金产品的募集申请。另外,去年还有51只基金产品提出募集申请而尚未发行,其中31只今年已获准发行。

  伴随着基金产品的大量发行,记者发现,基金经理“一拖多”(一名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产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不禁让投资者担心:基金经理身兼数职,如果是同类产品,难免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如果是不同产品,基金经理有时间、精力管理好吗?

  161位基金经理管理3只以上产品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目前基金经理“一拖多”已是普遍现象,“一拖二”以上的占比在一半左右,多的甚至达到“一拖五”、“一拖六”。如汇添富基金经理曾刚管理的基金产品达到6只,管理的产品为货币基金或混合债券基金。工银瑞信的基金经理何江管理的基金有5只,均为被动指数基金。大成基金的基金经理王立管理的基金也有5只,均为货币基金或混合债券基金。

  最夸张的要数金元惠理基金,其基金经理晏斌不但管理的基金产品达到6只,而且基金产品横跨了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股债平衡型基金三大类。据悉,晏斌去年底才入职担任金元惠理基金的基金经理,而且在进入金元惠理基金之前,并未担任过基金经理这一职务。

  至于“一拖三”、“一拖四”的基金经理就更多。博时基金的基金经理过钧虽然管理的是3只基金产品,但却横跨了QDII基金和混合债券基金两大类。

  Wind数据显示,目前共有基金经理840名,管理着1258只基金产品,平均每人管理1.5只;一人管理两只以上产品、也就是“一拖多”的基金经理有455位,占比超五成,有161位基金经理管理着3只或以上的产品。而在去年9月底时,只有约250位基金经理管理着至少2只以上的公募产品,管理3只以上的约有50位。也就是说,不到半年时间,“一拖多”的基金经理就翻了将近一倍。

  节省了开支业绩却不尽如人意

  为何基金经理“一拖多”越来越普遍。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了个中的奥妙:虽然现在基金发行的数量不少,但由于行情不是很好,新发行的基金普遍规模较小。“新的基金产品能发行3到5个亿的规模已经很不错了,2到3亿的规模是普遍现象,有的甚至只有1亿元左右的规模。”如晏斌管理的6只基金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也就3.67亿,其他都不到1亿元,最小的甚至只有0.58亿元。

  基金公司发行基金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但如此小的规模,要靠管理费赚钱就有点难了。这位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2亿元规模的基金产品为例,1.5%的管理也就300万元,通过银行等渠道销售,银行就要拿走一半也就是150万元管理费,剩下的只有150万元。而现在基金经理的行情普遍在100万元左右,如果再聘请一个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基本上就没钱赚了。

  这位管理人员分析说,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债券、货币、指数基金等低风险产品中,这类产品性质类同,多管理一只产品,增加的工作量有限,一个基金经理大多能够应付。个别基金经理横跨股票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债券基金或QDII基金,管理难度就太大了。

  事实上,“一拖多”基金经理的业绩大多平平,甚至远远落后于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水平。如曾刚管理的货币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均不到1%。长盛基金公司管理3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杨衡,其管理的长盛添利30天理财A的任期回报为0.9812%,同类基金的平均回报为4.4516%;添利60天理财A的任期回报为0.7111%,同类基金则为4.0403%。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