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基金或超700只 中小公司被挤出主流渠道
今年,公募基金产品的扩容或将超乎您的想象。
新年伊始,公募基金产品发行取消了原来的通道审核制,开始实施备案制并采取网上申报审核的模式,此举明显缩短了审核期限。
效果立竿见影,仅1月5日一天就有13只基金获批。 新基金如此扎堆获批,前所未有。而截至1月6日,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数据显示,有58只基金产品已经报会,1月17日当天,则有37只基金产品正在发行(A、B类产品分别计算),这意味着在发和待发的基金产品多达95只产品。
基金发行数量的爆发将会是2013年的一道风景。
今年,大型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数量超过两位数并不罕见。已经有基金公司储备了30多只新产品,亦有基金公司今年将发行数量定在10到20只之间。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微博]曾预计,2013年公募基金将发行700多只。可见,公募基金拥有大肆扩张的雄心壮志,然而,这势必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
基金的大胃口
曾经一度,一个普通的基金产品上报给监管层到拿到正式批文,最长要花费长达六个月之久的等待。而如今,新产品上报后,只需几个工作日即可领取“出生证”。公募基金将正式进入产品爆发式增长期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公募基金胃口颇大。记者了解到,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向媒体透露,已储备30多只新产品,审批后,将会择机发行。该基金公司释放出来的信号,让不少基金公司叹为观止。
不过,北京亦有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和银行、券商洽谈顺利的话,今年发行10多至20只产品应该不是问题,产品储备数以十计,但主要是看渠道。
显而易见的是,基金公司发行产品已经常态化。
“10到20只新产品,也是不少基金公司考虑之中的发行数字,五六只产品已经成为小基金公司今年发行常态。”北京上述北京某基金人士告知记者。
“不少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新产品将会用两位数来计。”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如是告诉记者。
“前几年审批制施行时,每家基金公司发行数量差不多,就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大家基本都是发行2只产品,但是从2011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各家基金公司发行数量逐步拉开,今年情况更甚,贫富差距将会明显加大。”上述人士表示。
事实正是如此,2011年,新基金共计发行203只,一度创下历史新高;而2012年,这一数据达到255只(AB类合并成一只计算,ETF联接基金单独计算),再次刷新了过往纪录。
今年情况更有看头,可以看到的是十几只产品同时发售,而且不乏大公司集体发行新产品,大型基金的同台竞技会经常上演。各方资源的竞争、厮杀非常激烈。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发行基金数量最多的是华安基金[微博],达到10只;此外,易方达基金[微博]公司发行9只;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微博]、中银基金各8只;博时基金[微博]、广发基金[微博]、建信基金[微博]、南方基金各7只。
从发行规模上看,大中型公司尤其是银行系基金公司成为去年发行战的赢家。其中,汇添富基金8只基金共募资611亿元,位居首位;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微博]基金募资599亿元,建信基金募资586亿元;嘉实357亿元。
不过,新基金发行市场上不只是大型基金公司之间的较量,中小基金公司同样不甘示弱。
国投瑞银基金[微博]公司相关人士告知记者,发行数量肯定会增加,但是更希望是有质量的规模增长。
万家基金今年首只产品刚刚成立,万家14天理财债券基金首募75.3亿。万家基金相关人士告知记者,今年将要发行的基金应该会比2012年发行的多,因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表现不俗,所以今年固收产品仍将是主角。同时将会有创新型产品问世。
汇添富基金的短期理财产品在2012年大放异彩,吸金不菲。有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仅固定收益类产品预计发行5只左右,其中3只已经上报,还有储备产品。博时基金同样储备了不少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在10只以上。景顺长城基金则将会在ETF基金产品上继续发力。
次新基金公司中,安信基金、财通基金[微博]等尚未明确具体发行数量,不过接近两家基金的人士告知预计为四五只。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预计,2013年公募基金将发行700多只。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1173只,基金产品数量突破1000只大关发生于去年上半年。
中小公司被挤出渠道
基金公司不遗余力发行新产品,终极目的是为了规模的扩张。然而,不少基金则在赚规模之后却赔了利润。公募基金在贪婪的之际,面临着利润被吞噬的难题。
2012年,公募基金发行数量刷历史新高,也为基金公司管理总规模增长带来了贡献。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从2011年底的21676亿元增长至28654亿元。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贡献了超过5500亿元,可见偏股型基金增长较少。而偏股型基金的被誉为公募基金的利润“脊梁”。
2012年,基金公司共计新添255只产品,募资总量达到6400亿元,不论是从数量抑或是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从单只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上看,则表现平平。偏股型基金更是如此,剔除市场上的两只创新类产品嘉实沪深300ETF及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02只偏股型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为6.48亿元,远低于去年约10亿元的水平。近20家基金公司新基金募资不足10亿元。
去年新基金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迷你基金,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首募规模5亿元以下的小型基金共有69只,其中4亿元以下有48只,3亿元以下的有20只,规模最小的迷你基金为发起式基金,首发规模仅为1.79亿元。
即使是首发规模可观,打开申购赎回后,不得不面临的是急速“瘦身”。
记者统计,2012年共计成立了57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其中,除尚未打开申购赎回的4只基金外,可比的共计有53只次新偏股型基金,对比去年年底公布的最新份额,较其成立时集体大缩水。
上述53只偏股型基金,首发募集资金共计381.14亿元。至去年年底,上述基金最新份额缩至115.45亿份,相较成立时份额瘦身265.69亿份,净赎回率接近七成。
纵然如此,2013年,大基金公司已下战书欲大肆扩张,但是中小基金公司却只能是举步维艰。
事实上,在这场“强者”主导的扩张游戏中,2012年已经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选择了不跟随。如2012年东方基金、金元惠理、浦银安盛、泰信基金等公司均只发行2只产品;益民基金等公司仅发行1只新基金;而宝盈基金[微博]、华富基金、天治基金三家公司在2012年的新基金发行市场上均未开工。
实际上,这场游戏并不是中小基金公司能够玩转的。这从中小基金公司频繁出现延长募集期就可以略窥一二。数据显示,去年共计有16只基金延期发行,其中汇丰晋信等中小基金公司占据大多数。
募集规模也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一大难题,中小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市场上是身单力薄。国金通用首发规模不足2亿元;德邦基金首只产品则延期发行。记者了解到,不少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更是迟迟未交出首发成绩。如红塔红土基金、华宸未来至今仍未公募基金产品面世。有相关人士告知记者,银行渠道尚未排上档期。
对于次新基金为何排不上档期,知情人士认为,最终原因是银行渠道对发行无业绩的新基金公司产品毫无动力,而张口要出的尾随佣金颇高,特别是无议价能力的小基金公司,尾随要价更是达到了7、8成,其目的相当明显,就是让这些基金公司知难而退。
主流渠道遇阻,次新基金只能另辟蹊径,记者注意到,华宸未来新基金申报时,选择的托管银行为中信银行。也有次新基金公司将新产品的托管行选择上海银行。
“公募产品发行成本高企,新基金发行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的生意,新产品运作第一年基本都是给银行打工。而且首发后缩水几成必然,并不能给基金公司带来有效的规模增长。所以,为了节约成本,小基金公司找小银行托管,少发新产品节约成本;更有次新基金公司成立大半年后,仍没有公募基金产品发行。高成本使得小基金公司发不起产品,”深圳某公司人士如是指出。
今年的发行大进一步加剧行业分化。大规模的基金公司实力雄厚可在新基金市场上厮杀,而小基金公司和次新基金公司则会更加力不从心。强者恒强、弱肉强食将成为未来基金业的发展趋势。(支玉香)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