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基金会投资胎动 公募信托和银行谋求抢滩

2012-12-27 09:4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信息披露与内控能力存疑

  金融机构的嗅觉总是特别敏锐,这一次他们盯上了刚刚萌动的基金会投资市场。

  消息人士透露,近期,包括银行、信托、公募基金等在内的不少机构都开始有意与国内基金会行业进行接触,谋求不同形式的合作。有先行者已完成第一步的抢滩。

  来自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全国各类基金会已发展至2912家,并以平均每年20%的增长率刷新这一数据,总资产更是高达604亿元。

  而与国外情况大相径庭的是,截至目前,国内大部分基金会暂未开展投资活动,个别涉水者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以及投资收益率依然维持较低水平。所谓收益,绝大多数只是单纯依赖存款利息来获取微薄的账面回报。

  据记者了解,2011年度,共有660家基金会参与资产投资,总规模204.23亿元,但获得的总收益仅为6.97亿元。很多基金会虽参与了投资活动,但投资收益依然为零,甚至出现亏损。

  基金会中心网相关负责人称,“除了缺少专业团队是客观存在的短板外,基金会因为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投资方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型,只求稳妥,缺乏争取高回报的动力。而慈善资金被拿来投资,往往也很难被社会公众所接受,但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必要性。”

  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加之通过捐赠单一渠道募资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大,基金会也开始考虑通过投资进行弥补,期望利用不同模式实现管理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空前强烈。

  众多资产管理机构也正是看准了基金会行业的这一需求,开始低调布局。据了解,长安信托便为涉水较早者,此前已有南都公益基金会大手笔认购了其发行的信托产品,而国内某大型公募基金负责人也透露,已通过分级基金等方式,与一些基金会达成合作。

  在初步参与市场化投资的基金会中,目前运作最成功的当属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聘请了专业投资团队进行运作,并设立了收益考核指标。有数据显示,在近五年的运作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年均收益率高达10%。

  南都公益基金会也曾在2007年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获得巨大投资收益,而随着2008年后股市行情江河日下,南都公益基金又开始了在PE基金投资方面的尝试,合作方名单中就包括知名的红杉资本。

  当然,逐渐萌动的投资冲动背后,也潜藏着不小的风险与挑战。首要解决的就是最为突出的信息披露和财务管理方面漏洞,否则涉水投资领域只会遭受更多质疑,并可能诱发公益资金流失。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刚刚披露的以60项评估指标为评判标准的调研结果显示,全国有63%的基金会合规性指标披露不符合监管标准,但未按条例要求公开信息却依然通过年检,反映出国内基金会行业透明度总体偏低,登记主管部门未能严格履行监管职能。

  而近期被热议的“儿慈会”事件,也将国内基金会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露出冰山一角。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2011年的账目上,一项“支付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为48.4亿元,远远高于当年接受捐赠收到的现金8000多万元,被质疑存在违规行为。

  而此后儿慈会发文致歉称,数额出现巨大偏差系财务人员失误,导致报告中“银行短期理财”这一数据小数点错位,将4.75亿元,写成了47.5亿元。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