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保值工具:债券和债券型基金
掌管花旗银行中国区零售银行业务的香港人连锦东,说话时慢条斯理,但他对外资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状况、竞争态势有着深刻的思考。
“与5年前相比,现在富人越来越多想到海外投资。”连锦东说,目前私银客户的海外投资平台工具,从资产保值角度看,以债券和债券型基金为主。深秋浦东,在花旗中国区总部办公室,连锦东接受了本报专访。
《21世纪》:你在香港和内地财富管理行业做了有二十年了,感觉内地私银客户与海外的差异在哪里?
连锦东:中国富人特征与海外成熟市场不一样。中国的财富创造在改革开放30年里,第一代富人是60后、70后,相对年轻;其他成熟市场经济黄金时期在上世纪60-70年代,比如欧美,现在富人基本上传承到了第二、三代。
这种差异就导致理财倾向上的不一样。首先,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在理财方面自我掌控意识很强,希望很多事情自己驾驭。其次,由于过去10年,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比如很多人通过房地产发家致富,所以资产配置比较集中;但在国外,这种机遇较少,也就更强调资产配置的分散性,包括信托、基金、黄金及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再者,中国富人过去对追求投资回报有很高的预期,但经过这几年股市调整、经济下行的压力,他们现在也相对务实,与国际趋势逐步接近。
另外,国内富人之前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财富增值,而国外重视财富如何传承,对资产配置、安全性要求更高。不过,中国现在已开始有这种趋势。
《21世纪》:刚才也提到,内地富人对财富管理的掌控有更高要求,那么你们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以获得更多客户?
连锦东:与5年前相比,现在富人越来越多想到海外投资。私银客户由于移民、子女留学等原因,也要将很多目光放在国际或离岸市场,花旗银行的优势是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地区有业务,可以跟着客户走出去,安排离岸银行需求,是我们强调国际性服务的原因。
《21世纪》:有多少私银客户有这种需求?
连锦东:市场上的一些数据我们比较认同,净值超过5000万元的客户,大概22%的人有离岸业务需求;净值超过3亿元的人,四分之三需要离岸业务安排。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从我们客户交流来看,这个数据也比较切合。
《21世纪》:你们具体可以提供给私银客户哪些国际业务?
连锦东:在亚太其他地区,富人基本有两类,一是企业主;二是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中国目前后者较少,接触很多都是企业主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围绕两方面,一是如何让企业做得更大,就是把企业银行捆绑在一起。针对这项需求,我们有企业融资、税务规划等服务。
二是个人、家庭的安排。包括子女留学、海外差旅、移民,可在中国事先预约海外开户,银行把所有资料准备好,再发给当地的花旗机构,客户到当地就可开户。
《21世纪》:国内富人在海外投资的偏好有哪些?
连锦东:目前私银客户的海外投资平台工具,从资产保值角度看,以债券和债券型基金为主,以获得固定的收益为目标。这类适合比如有小孩在海外读书,有定期支付需求的客户,还是很有市场的。
其次是资产增值类型的,通过证券类基金、结构性产品参与市场。这块我们更强调根据不同年龄、需求等内容来做财富管理配置方案。
《21世纪》:你们是较早开拓中国市场的外资行,这些年在私银业务方面有什么积累?
连锦东:我们的零售银行业务进入中国是在2002年,私人银行业务始于2006年。
比如平台方面,虽然花旗的私银有不同的系列产品,但我们更注重财富管理策略,就是说财富管理方案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喜好等因素制定。我们现在也在进行后台系统升级改造。
在私银业务的经营上,重点围绕两个核心定位,一是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业务;二是针对客户背景,特别是企业主在企业银行方面的需要,在个人和企业银行两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