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基金收益平淡 频频遭遇大幅赎回

2012-09-24 09:42    来源:证券时报网

  短期理财基金问世5个月就面临考验,由于收益率没有足够吸引力,大批产品一旦封闭期结束立刻遭遇大规模赎回。基金业应该承认其规模的膨胀,并非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只是金融业发展中赋予这个行业的时代红利,是银行存款搬家游戏的另外一种方式,所以常常来得快,去得更快。

  证券时报记者 张哲

  短期理财基金问世以来,堪称基金公司规模神器。汇添富、华安、工银瑞信等一批基金公司坐上短期理财基金的火箭,规模一路上升,甚至有传言称工银瑞信今年欲借短期理财基金争夺华夏基金的头把交椅。然而,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短期理财基金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收益率没有吸引力,不少产品打开申购赎回后疯狂缩水,短期理财债基问世5个月就遭遇考验。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处获悉,该公司旗下数只短期理财债基现有规模全部加起来,也无法与当初一只基金的首募规模匹敌,“只要打开申购赎回,基本上该走的都走了”。而上海一家小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他们公司最近又在折腾理财基金规模缩水的事情。”

  短期理财基金大量被赎

  实际上,关于短期理财基金打开封闭期之后遭遇巨额赎回的消息一直没有间断过。坊间一度传闻某百亿短期理财债基打开申购赎回后曾一度被赎回仅余2个亿。尽管该消息并没有得到相关公司的承认,但不可否认的是赎回,“赎回是不可避免的,但没有传言的这么离谱”。

  不仅是传言,真实的数据也表明短期理财基金打开申购赎回后遭遇较大规模的赎回。根据某只首发十分火爆的短期理财基金第二期投资组合构建说明公告,该基金第二期仅获得了1.048亿元的有效申购金额。相关数据还显示,该基金数百亿元的首募规模仅有30多亿元资金滚动进入到第二期,赎回比例超过8成。

  这样的赎回并非个案,据了解,另一只之前风光无限的短期理财基金也被传遭遇巨额赎回,记者也从相关知情人士处得到了证实,“最危险的难关已经过去了,现在一切都平稳了”。不过,尽管运作平稳,原先的数百亿元规模几乎仅余零头。

  对于短期理财基金在打开申购赎回后遭遇巨额赎回,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很正常。“事实上,在此类产品发行之初,有一批公司对短期理财基金的规模能否持续就持怀疑态度,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对该产品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上海某家合资基金公司媒体策划总监认为,“当客户发现这种产品收益率跟货币基金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时,赎回也就很自然了。同时,银行方面要应对后续短期理财基金的发行,压力也不小。”

  “尽管未来这些产品还是继续滚动的,但无论怎么滚动,规模都不会重演首发时的火爆。”一位中小基金公司部门总监表示,“基金的短期理财产品是效仿银行,但实际上从目前来看,其收益率并不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未来这个产品的生命力还很难说。”

  基金公司只赚吆喝声

  除规模缩水外,短期理财基金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基金公司并没赚到什么钱。“其实,发这种基金,公司并不赚钱,对我们渠道销售来说,压力是大了几倍,奖金并不值得期待。”上海一家公司渠道经理表示。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短期理财基金的管理费堪称低廉。从现有已经成立的短期理财基金来看,管理费最高的0.3%,最低的0.25%,大多数则是0.27%,跟货币市场基金0.33%的管理费相比也可以说低廉。也就是说,即便是100亿元的短期理财基金,最多能够收到管理费300万元。而如果是100亿元的股票基金,则管理费可入账1500万元。

  300万元管理费,如果扣除营销费用、尾随佣金等,则基金公司能做到盈亏平衡已属难得。并且,“基金公司不赚钱,并不代表银行不赚钱。”短期理财基金尽管管理费低廉,但是银行渠道处的尾随佣金并未因此而降低,“六成管理费归入尾随佣金是必须的。”上述渠道经理表示。

  短期理财基金的比拼,最终成为银行渠道的比拼。“即便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发行短期理财基金,给银行渠道处上下打点的激励费用,也是一分不能少。”这位渠道经理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一时的规模繁荣,短期理财基金并未给基金公司带来太多实际的收益。对投资者来说,收益率也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如果说最终短期理财基金沦为类似货币基金那样的规模注水工具,则有违发展初衷,未来短期理财市场发展,还值得业内思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理财基金是基金行业经历十年发展之后,面对着信托、私募、券商自管等多行业激烈竞争下的积极转型,通过着力发展低风险、低费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来重塑行业形象,应鼓励和支持。(张哲)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