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基金再现员工持基计划 多家递方案等反馈

2012-09-10 09:59    来源:中金在线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继华宝兴业之后,中欧基金今年推行了员工持基激励计划,并且,有多家基金公司已经向监管部门递交了公司持基计划方案,正等待反馈意见。

  据了解,员工持基计划首先是激励员工,其次是规避基金经理运作中的道德风险,实现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一致。稳定人员虽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执行该计划的最终目的。

  基金公司再推持基计划

  据悉,中欧基金该计划已悄然实行了半年。该计划将基金经理和高管全部纳入,并对持基上下限金额、持有时间以及兑现方式进行了规定。

  中欧基金持基激励方案要求持有期限不得低于12个月。中欧基金董事长唐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对投资比例下限也有认定,“对不同类型的基金有累计申购比例下限,如权益类基金经理申购股票型产品的比例不得低于其申购总额的70%。为了实现相互监督投资功能,还规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户投资经理需参与不少于2只基金。”唐步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上海地区,还有基金公司进行过持基方案的多轮探讨。一位参与方案设计的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已对持基计划有过多轮方案论证,最后提案已上报给监管部门,他同时透露,有多家公司已经上报方案,大家都在等待反馈意见。

  持基计划业内试水已多年

  事实上,同样位于上海的华宝兴业基金,在2007年就开始在业内率先实行了持基激励计划,截至2012年9月7日,华宝兴业基金核心员工持基投入金额超过3300万元,公司和员工投入合计超过6600万元。同时,华宝兴业基金在2009年将“核心投研人员持基激励计划”升级“核心员工全面持基激励计划”,将公司副总经理以下副总监以上的全部核心管理人员纳入持基激励计划,对持基激励的对象范围再一度扩充。

  此外,一些公司曾经推行过各种模式的激励计划基金,例如,从2007年开始,诺安基金就推行了新型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具体做法是公司每年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形成奖励基金和人才稳定基金,自购公司旗下基金,奖励给优秀员工。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认为,一些公司实行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持基激励措施。目前各家基金公司推出或计划推出的持基方案,一般包括两种模式:一是按照基金经理自购基金的金额,基金公司也购入相同金额的基金,将这部分基金的盈利分配给基金经理。“这种模式下,在兑付收益时,基金公司必须赎回相应规模基金份额来兑付基金经理持基收益,公司必须公告,变成了基金公司赎回自家基金,市场会解读为基金公司不乐观,给基金规模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产生了第二种方案,即基金公司按比例虚拟购入一定规模基金,实际只在年终决算时兑付虚拟购买基金的盈亏,盈利分给基金经理,这是一种基金公司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

  持基计划方案多推行少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对于持基计划,探讨方案或是上报的基金公司多,真正推行的公司却较少。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目前股市不好,推行持基计划,员工积极性不高。

  “基金经理要参与该计划必须先拿出一定规模的现金,最后也不一定能提高他的收入。”这位基金高管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推行持基计划持鼓励态度,但也没有促进措施,“没有特别强的信号表明,推行持基计划会给公司业绩或是人员稳定带来确定的作用,因此基金公司普遍谨慎。”

  华宝兴业基金董事长郑安国表示,一直以来,公司都在寻找一种制度安排,能够把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这一点上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比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持有人持有同一只基金,能更好地建立起这种信任。这就是当时构思‘持基’激励计划的初衷之一。”

  上海另一家中小基金公司高管认为,人员稳定本身不应是实行持基计划的唯一目标。“实行持基计划应该是为了奖励员工,同时规避老鼠仓等投资风险。但持基计划并非灵丹妙药,并且推广需要成本,不可避免产生矛盾反而会产生人员流动等问题,因此,基金公司倾向于谨慎处理持基计划。” (证券时报 程俊琳)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