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基金受追捧 基金称投资基金不是凑热闹

2012-06-11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近期基金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理财型基金大热卖,两只30天理财基金首发卖出了400多亿的天量。

  理财基金受追捧,首先缘于投资者对于被冠以“理财”二字产品的青睐。其次,缘于熊市环境中,大部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将理财产品视为资金避风港。去年年底,银监会全面叫停30天期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短期理财基金迎合了这一空白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加之,相对一般5万元起始门槛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此类产品还具有低门槛的优势,难怪刚一上市就遭哄抢。

  目前两只产品均披露了七日年化收益,正如此前市场所估计的,从收益上看,低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货币基金,并没有显示出优势。短期理财基金本质上就是类货币基金,两者投资标的基本一样。目前,上述一只理财基金已经公布了投资组合,该基金成立7天后建仓完毕,绝大部分资产投向了银行定期存款,成为了帮银行揽储的又一个通道。但是理财基金在运作上应对资产波动的能力却远不如银行。另外,理财类基金牺牲了货币基金随申随赎的流动性,30天的封闭运作期间无法赎回。当货币市场趋向宽松,资金利率走低时,债券和货币类基金收益率难免随行就市的下降。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产品能否取得预期的收益率,恐怕很难说。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部分的资金都流入了所谓的“政府担保基金”,这是一种收益率比现金类资产高的多的政府债券基金,这类基金被冠以“担保”的标签也给投资者蒙上了永不亏损的幻象。而这种幻象在1987年初完全破灭,当时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基金的收益率急剧下滑。在此次崩溃后不久,美国证监会开始禁止在共同基金出现“担保”标签。接着,美国市场上又出现的时髦产品被称作“短期多元市场基金”,这类基金和之前的政府担保基金相似,希望投资于短期安全市场来取得超越现金的收益。此类基金在1992年欧洲货币汇率相对美元出现反转时元气大伤,损失惨重,投资者争相出逃,随即淡出市场。

  国内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比如曾经风光一时的中短债基金,诞生于惨淡的2005年熊市,当时这种产品的卖点是像货币基金一样的安全,收益率还能高于货币基金。在熊市惨淡的基金发行环境中一枝独秀,个别基金在发行期曾经达到过上百亿份的规模,大部分的首发规模也都在40亿份以上。然而随着其后股市行情的启动,中短债基金“稳定有余,盈利不足”的特性,使得其收益率和吸引力都大打折扣。赎回量不断放大。到转型前,大多都被赎到只有几亿份的地量水平。于是,在诞生了仅两年又3个月后,当时市场上存在的6只中短债基金全部走上转型之路。我们一再强调,买基金不能凑热闹,不能盲目从众,最终检验基金的唯一标准就是业绩,不是首发规模,更不是人气指数,最终业绩让老百姓满意才是硬道理。(钟宁瑶)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