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消费井喷 狂欢背后监管亟待跟上
仅13个小时,阿里巴巴今年的“双11”盛宴就打破了去年创造的全球最大购物日成交纪录。截至12日零时,天猫成交额为571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端成交额达243亿元,占比42.6%,创下全球移动电商平台单日交易新高。
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不过2500亿元,去年增至1.85万亿元,为2009年的7.4倍。“双11”走过6年,源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初衷,到如今已成为电商、卖家、消费者共襄盛举的“人造购物节”。
狂欢背后,许多隐藏的风险有扩大之势。
虚假打折、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设退货门槛等,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也有消费者因不了解“订金”与“定金”在法律上的差别,而被商家误导。每年“双11”购物狂欢节过后,总会迎来一个网购投诉高峰期。
根据深圳市消委会“双11”网购消费投诉报告,去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期间,网购消费投诉案件同比增长了118%,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占比高达74%,商家拒绝退换货现象严重。
在全民网购的今天,政府部门强化监管,督促网店诚信经营,营造一个健康规范的网络购物环境尤其重要。
围绕“销售行为管理混乱”问题,今年“双11”前夕,国家工商总局召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10家主要电商企业约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网上假冒伪劣商品“黑名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出台规定,对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网上平台最高处以20万元罚款。
广东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据了解,针对广东大型网购平台较少,而网购消费群体和消费金额位居全国前列的情况,广东省工商局联合广东省消委会,就网购中消费者碰到的典型案例,对“双11”网民购物消费进行了消费提示和预警。
广东省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对外公众服务网也将于近期分批在全省试点投入运行,并将正式推出工商红盾电子标识服务,对于未纳入工商红盾电子标识的网站,可提醒消费者进一步提高警惕以规避风险。
与此同时,广东省工商局加强了对非法主体网站的巡查力度,对冒用公司名称从事网络经营活动的网站提请省通信管理部门暂停接入或关闭。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省已暂停接入或关闭各类违法网站24个,责令整改网站299个。
目前,对网络交易网站的监管尚有不少难点与空白地带。比如,部分违法网站比较隐蔽,工商部门难以立案和查处,需要通信管理部门的协助才能进一步打击违法网站的规避行为;而部署在境外的网站目前监管处于空白,对此尚无有效解决手段。
今年是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的第一年。消费者在理性消费的同时,也应把法律作为保障自身权益的有力后盾;电商应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监管者需尽快跟进,全方位净化网络购物环境,让网络购物节更健康地走下去。 刘熠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