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恐又进入死循环 巨亏后押宝儿童市场

2013-03-28 10: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童装未知数

  在李宁之前,早有安踏、361等进军童装,市场争夺激烈

  或许是出于对李宁业内“老大哥”的一种期待,李宁的动作和结果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质疑。选择进军童装后,李宁同样迎来了非议。

  2010年时,李宁与派克兰帝合作开拓童装市场,目前该品牌已经稳居第三位。而从今年1月1日起,李宁将独家授权给了集团投资的天津市宽猫咪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为期十年。

  同质化竞争一直是国内体育品牌的弊病,因此很多品牌在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匹克开了篮球小店,安踏做女子运动系列等。在众多方向中,儿童体育用品也是一个争夺点。

  张庆认为:“早在三年前就有品牌进入儿童体育用品市场。目前在中国,也没有领导性品牌,但中国的儿童体育市场基数又非常大,2011年市场规模就达1500亿。在这个品牌集中度低且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体育品牌进入儿童市场是有意义的。”

  安踏是进军较早的企业之一。2012年底,安踏的儿童用品系列门店数量为833家,比2011年632家增加201家,在其他旗下品牌关闭门店的同时,儿童门店却处于增长态势。安踏认为,中国城市化及富裕程度提高,更多家长会重视儿童体育用品的质量,同时对品牌也有需求。

  而同样拥有童装系列的361品牌,则丝毫不讳言其童装产品的销售金额的增长速度。361于2010年推出童装系列产品,到2012年底,童装业绩同比上升97.7%至3.7亿人民币,门店数量更是达到1590家。

  可见,李宁即将进入的并不是一个蓝海,而很有可能是饮鸩止渴。有企业就明确表示不会进入儿童市场,前述人士表示:“开店及铺货都会给目前沉重的库存造成更大的压力。一旦消费人群减少,未来会更惨。”

  张庆相对乐观:“这个时间介入还有一个好处:不会像成人服装一样从最初就被阿迪及耐克压制。在童装领域,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中国体育服装品牌有时间缓冲,有机会做大。”但他也认为,这两三年大家都在儿童服装领域试错,会出现争夺市场的状态。

  (孟岩峰;姜艺萍)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