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示中国影子银行风险
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维纳尔斯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提供反周期银行信贷支持的操作空间所剩无几
“中国的影子银行是我们比较担忧的一个领域。”昨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何塞维纳尔斯在东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当天,IMF在日本首都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下称“GFSR”),这里正在举行IMF和世行秋季年会。GFSR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依然较低,但一些领域信贷质量恶化的迹象(尤其是对小企业的贷款)可能会对非银行贷款机构产生更严重影响。因此,IMF对中国非银行中介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错配和道德风险提出了警告,尤其是信托和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
“过去几年,中国的影子银行通过各种贷款工具和中介机构迅速增长,这的确是一个风险。”维纳尔斯在GFSR的发布会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中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还有进一步刺激空间,但在利用银行系统提供反周期信贷支持方面的操作空间却所剩无几。”他说,“因为中国近几年的信贷增速非常迅猛,如果再以此作为刺激手段的话,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变得很高。”
信托隐忧
维纳尔斯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称,一些估算显示,中国银行体系贷款总额占GDP的比例为130%,而通过影子银行提供的借贷总额占GDP约为40%,因此影子银行的比重不容忽视,需要加强监管并防范风险。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初步核算)超过47万亿元,当年,人民币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GFSR则称,在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中,非正式放贷者(informal lenders)是最不透明的。这部分贷款约占中国GDP的6%~8%,非正式贷款市场主要集中在几个省。受监管的银行主要为大型企业服务,相比之下,非正式贷款者通常针对小企业,因此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其贷款利率通常高达20%甚至更高。
事实上,去年一些地方发生的民间信贷危机已经证实了IMF的分析。
GFSR称,近年来,游离在中国受监管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中介机构迅速增长,即使在最近的经济放缓过程中总体贷款需求减弱,非银行信贷的重要性依旧持续上升。尽管这为私人部门提供了更广范围的金融服务,但也对中国金融稳定构成了新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称:“诸多迹象显示,一些贷款渠道的不良贷款已急剧攀升,尤其是在温州。”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对非正式贷款机构加强监管。
《温州日报》报道称,9月,当地政府又召开了一次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会议,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已经影响到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
在对中国信贷结构的分析中,GFSR称,一个更透明但同样增长迅猛的领域是信托公司。IMF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信托企业管理的资产总额在今年6月底时已达到5.3万亿元(约占GDP的11%),两年内增幅高达90%,大有超过中国保险业规模之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