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旱灾蝴蝶效应:中国输入型通胀风险抬头
美国的世纪大旱,对大洋对岸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再次验证“蝴蝶效应”无处不在。
首先,美国大旱导致玉米等粮食减产,美国农业部调低谷物收成预期。全球谷物市场的价格随之暴涨。随后,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的中国,必然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现货、,也反映在,最深层次的影响,却是中国输入型通胀风险抬头,刚刚被压至3%以下的CPI可能被迫回升。
既然无法独善其身,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类飞来横祸?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我国应该未雨绸缪,长远看,要培育粮食定价的话语权。
/国际市场/
美大旱助涨全球粮价 资金炒作成“帮凶”
一场热浪正威胁着美国的谷物收成。
由于担心干旱导致粮食减产,美国农业部已连续调低了谷物收成预期,由此可以预计,谷物市场的价格将随之暴涨。
过去一个多月内,大豆、玉米以及小麦等谷物的价格不断刷新纪录:玉米累计上涨超过50%,小麦期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约30%以上,大豆逼近2008年高峰时刻,豆粕则创下历史新高。
资金炒作助推粮价上涨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大豆、小麦出口国,大豆和小麦产量占全球40%,其生产动向直接左右全球粮食供给。因玉米和大豆的储量相对较低,即使是收成的小幅下降,也会在全球粮食大宗商品市场引起连锁反应。目前,美国高温干旱天气已产生“蝴蝶效应”,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国际粮价的疯狂上涨之势也愈演愈烈。
实际上,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价已开始回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食品价格指数显示,经过连续下跌,今年上半年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已低于2008年和2011年的同期水平。
然而,近期美国天气使得国际粮价止跌反弹。一方面受旱情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的炒作也导致价格上涨。据悉,继石油美元化后,农产品也日益呈现美元化的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说,伴随着金融资本大量进入农产品市场,农产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期货市场,波动受信息影响极大,“这轮粮价上涨,天气是诱因,炒作是主导。”
执国际农产品市场之牛耳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三大宗农产品也希望粮价大涨,粮价会进一步通过期货市场传导至世界。
或面临第三次粮食通胀
由于此前世界各地买家对美国世纪大旱判断不足,加之粮食机构也未曾料到突如其来的干旱,所以大部分粮食作物买家提前锁定了成本。在投机资金的持续炒作中,不排除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飞涨的可能,全球经济或将面临5年来第三次粮食通胀。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担心,近期粮食价格大幅攀升将加重贫困人口的负担,由于这些人把至多75%的收入用作食品开支,因此受粮价上涨冲击最大。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7月11日联合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全球农业产量增速将从过去10年的2%放缓至1.7%。尽管世界粮食产品价格在2008年后从高点回落,但仍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高位。
另一方面,粮食市场的恐慌情绪已经波及到世界。全球第二大稻米、白糖和小麦生产国印度正计划调整出口政策,如果未来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印度将减少主要农产品的出口。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