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制药内蒙乌梁素海排污 塞外明珠变尿盆
这也是建国以来黄河遭遇的最大一次污染事故,污染源附近的黄河水域80%野生鱼类死亡。
而眼下,乌梁素海的污染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6·26”黄河水污染事件有可能再次爆发。
“如果乌梁素海失去生物吸收、过滤功能,整个河套地区的排水及废水将直接进入黄河,对小北干流、三门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乃至整个黄河下游的水资源安全将造成威胁。”巴彦淖尔市委书记何永林说。
那么,为什么向乌梁素海排污的这些城市和工厂不设立污水处理设施,让污水达标排放呢?记者在实地采访时发现,尽管当地各级政府有这样的想法和迫切愿望,但眼下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乌梁素海在当地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入湖污染负荷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王光谦说。
据《关于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的咨询评估报告》介绍,造成乌梁素海水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和沼泽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农业排水含化肥量大之外,工业污染是重要原因。
该报告称,一方面,巴彦淖尔市“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低、粗放型用水模式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消耗量大、排污水平高”。
另一方面,在工业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污染治理投入不足。编制上述评估报告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指出,巴彦淖尔市“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尚在发展过程中,环保设施不完善,污染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环境保护技术设备成套化与产业化程度较低,综合治理策略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长期延续性”。
本报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也不理想。30日上午,记者在巴彦淖尔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看到,大量泛黄的废水正在往几十米外的渠道中排放,渠道里的水又黑又臭。
正在100多米远的农田里种植西红柿的晨光村村民周飞告诉本报记者,自打2002年污水处理厂投产后,周边的空气就臭得不行。到了前年,地下水也因为有臭味不能喝了。
巴彦淖尔市政府去年1月25日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实施意见》也承认,“各地污水处理厂存在着设备利用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效益发挥。
而这些“不足”,与巴彦淖尔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巨大反差。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仅“十一五”期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由2005年的176户发展到266户,中型企业由18户发展到41户,大型企业发展为2户。
与此同时,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41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786亿元,增长4.6倍;工业增加值从52.9亿元增加到258.9亿元,增长3.9倍;利税总额从17.2亿元到61.5亿元,增长2.6倍。巴彦淖尔矿产资源丰富,从2002年到2009年,短短7年间,该市矿业总产值就由2.9亿元增加到56.01亿元,增长了19倍。
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区排位中,巴彦淖尔市2004年排在第9位,2008年上升到第7位;从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看,2004年为第10位,到2008年上升到第6位。
但由于上马的多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巴彦淖尔市的生态环境也在迅速变坏。该市统计局能源科公布的一份资料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高耗能行业投资快速增长,节能降耗压力增大。2011年该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0.4%、84.7%和76.6%,这些项目投产后,将对节能降耗形成巨大压力。
据《关于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的咨询评估报告》介绍,目前巴彦淖尔市农产品加工、矿山与冶金、化学工业和电力等“四大支柱”产业都属于污染较严重的产业,污染源按行业贡献值分别为制造业78%,采矿业17%,电力、燃气及水的产生和供应占5%。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低端发展、单位产值排污量大、污染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发展规划忽视环境承载力
在巴彦淖尔采访期间,本报记者曾根据当地人提供的线索,寻找主要的污染源。据知情人透露,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下称“联邦制药”)对当地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空气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当地最大的工业污染源之一。
30日上午,本报记者赶到联邦制药厂区附近的八一乡丰收村,在距离厂区不到100米的地方就能闻到浓烈的酸臭味。今年65岁的村民王贵义曾经当过村会计,他告诉本报记者,原来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但后来,“过来了许多重型污染厂,把这里的环境都搞坏了”。
王贵义的家就在联邦制药的厂房外面,仅隔一条小路。他说:“任何时候都可能有臭味过来,让人喘不上气。家里的门窗都不敢开。”王贵义还向本报记者透露了这样的信息,由于周边大企业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居民不仅喝不上水,就是抽上来了,水也有味不能喝。
30日下午,在八一乡农丰村公路边,大量黑色的渣子被倾倒在农田中,方圆足足有数平方公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是联邦制药倒在这里的废渣。
“一刮西风,村里就臭得不行。臭味都是从德源肥业和联邦制药传出来的。”正在田里种葵花的60岁村民张排恩告诉记者,许多村民都反映庄稼产量受到影响,眼睛也容易变得模糊,看不清东西。据他说,这两家企业从来没有给过村民一分钱补偿。
本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关于下达2009年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的决定》(临政发[2009]6号)文件中看到,“决定对临河地区重点企业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进行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联邦制药、巴山淀粉厂两家企业在保障污水设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要汲取全国同行业先进经验,认真开展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有效解决恶臭气体污染扰民问题”。
据巴彦淖尔市环保局介绍,联邦制药2007年投运以来,由于相关环保设施配套不完善,导致生产工艺废气及污水处理站排放的恶臭气味影响了城区及周边的大气环境,群众反应比较强烈。为此,临河区政府和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曾先后三次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
时至今日,这些“决定”看起来并未收到多少成效。
“‘十二五’开局之后,各地都在为振兴本地经济描绘宏伟蓝图,巴彦淖尔市也编制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涉及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旅游、采掘等项目,但在规划编制前,都应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这是环保法的要求。”环保部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说,环评不是限制区域的经济发展,而是要根据评价区域内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承载能力来科学合理地确定主导产业、生产力布局和经济规模,使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相适应。
牟广丰说:“现在一些地方在发展规划中往往是跃跃欲试想进一步加强开发范围和力度,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养护。”
“巴彦淖尔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排名是中游,势必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乌梁素海的污染治理无疑要增加难度。”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吴晓松认为,地方政府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要找到结合点,更要找到切入点。如果结合点找不到、切入点把握不准的话,发展难以加快,保护也更加困难。
巴彦淖尔遇到的问题,也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多年从事干旱区水环境分析与水污染控制研究的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于瑞宏博士介绍,内蒙古乌梁素海、居延海、哈素海、岱海、黄旗海、查干湖、安固里湖、达里诺湖、科尔沁沼泽地区、呼伦湖等,因接受农田退水,农区地表、地下径流以及生活、工业污废水的大量排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水污染及富营养化的危害,有些湖泊甚至已丧失其基本功能。
本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获悉,《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去年底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按照这一规划,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项目建设期限3年,总投资2974.7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2379.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95万元。
而根据《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乌梁素海治理总投资将达到86.2亿元,其中近期(2010~2015年)投资47.8亿元、远期(2016~2020年)投资38.4亿元。最终目标是使入湖污染负荷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水质达到四类标准,水生态系统全面改善。(章轲)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