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TAXI困局:的哥乘客政府三输 出租公司独赢

2012-05-08 09:1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打车!打车!”4月18日晚,肖宇和几个同事在北京国贸站地铁口拦车,但半小时无人理会,拨打叫车电话也一直忙音,奇怪的是,接连几辆亮着“空车”牌的出租车都在瓢泼大雨中激起一路水花,飞驰而去。

  5米外,同样被滞留在地铁口的数百人集体目睹了这一幕,人们愤怒了,有人扔出了易拉罐,大声地骂着脏话,有人开始打电话投诉拒载,有人直接走出来站在路中央……

  对于这一切,坐在出租车里的的哥顾师傅毫不在意,他正在跟搭档老陈通电话,商量着是否要跑晚班。

  每天早8点和晚7点,是顾师傅与老陈交班的时间这也是上下班高峰时间段。交班时间是顾师傅定下的,理由很简单:“高峰时间经常堵车,一堵就赔钱,还不如用来交班和休息。”

  顾师傅的选择并非特例。“一半以上的司机都猫着呢,尤其是下雨天,大家都收工了,万一在路上堵了、熄火了,3天赚的都赔进去。”

  的哥赚不到钱,只好罢工要求提价;为保障公共利益,政府也不免被“胁迫”;乘客拦不到车,还得为屡次涨价买单。但还有一个赢家,这就是出租车公司。在北京,“三输一赢”,是出租车行业里的畸形现实。企业垄断,出租车数量始终放不开,在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悲观的、无法改变的死局。

  的哥:赔的算自己,赚的归公司

  北京的哥(单班)的“份子钱”为每月5157元,并且承担交通违规、车辆修理和保养等各种风险费用,加上油钱成本,“一个月出去的钱在9000元左右,所以每天我一睁眼就欠着300元钱了,拉够了300元钱的活,才能保本儿,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