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易主悬念:新奥中石化联合体不让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反垄断审查是先决条件,但真正让交易陷入僵局的,是3.5港元/股的收购价格。
2011年12月中旬,中燃的股价为2.8港元/股,收购财团3.5港元的报价溢价25%。然而此后三个月,中燃股东刘明辉、SK和富地石油多次出手增持,中燃的股价一路攀升,截至4月19日收市,已涨至3.76港元/股,涨幅达34.28%。
在多名接近中燃的知情人士看来,联合体当初的报价并不算很高,时至今日,中燃股价持续上涨,股东们更不会将手头股份以3.5港元的价格出售。
但中燃部分股东通过各种渠道发出的提价呼声,并未得到新奥和中石化任何一方的响应,包括王玉锁和傅成玉在内的双方核心人物均在各种场合表示:3.5港元的报价非常公正。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联合体制定价格不是静态地考虑当时的溢价,当时3.5港元的收购价格,与去年12月要约发出之前六个月的中燃股价平均值相比有50%的溢价,与前四个月平均值相比有40%的溢价”。
3.5港元的报价,相当于22倍的市盈率。知情人士指出,中燃近期的股价上涨受惠于消息面,而非业绩拉动,中燃的每股赢利不足新奥的六分之一,但22倍的市盈率已经高于新奥19倍的市盈率,“鉴于中燃以往管理团队的表现,财团无法给出更高的溢价。”
接近中燃的消息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中燃在2010年末出现管理层动荡后,股价确实处于低点,不过在新任管理团队的努力下,公司业绩出现较大提升,2011年上半财年公司毛利同比增长31.6%。“2011年底时股价已处于上行通道,但仍未完全反映公司业绩。联合体在未与中燃深度沟通的情况下进行敌意收购,纯属机会主义的投机行为。”
据《财经》记者了解,过去三个月,新奥/中石化的财务顾问花旗环球银行与中燃的财务顾问麦格理资本曾多次接触,但谁也不愿对3.5港元的收购价格让步,导致沟通陷入僵局。联合体方面表示,直至谈判窗口关闭前的最后一刻也不会放弃沟通,力争促成一起获得中燃董事会推荐的善意并购。
“但是,如果在今年6月前无法得到董事会的推荐,从程序上看,联合体会绕开董事会直接面对股东,那就是真正的敌意收购了。”
合纵连横
刘明辉组建的反收购阵营在三个多月里动用资金约15.5亿港元,出手98次,目前持股已近三成,但也让刘本人承担了极大的财务风险
新奥中石化联合体若想成功入主中燃,必须控制其至少50.1%的股份。而去年12月13日新奥收购公告发布后,中燃的两大外资股东富地石油和SK E&S Holding Co Lt。(韩国SK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即开始在二级市场收集筹码。
截至今年4月18日, SK E&S 出手33次,富地石油和刘明辉组成的阵营出手65次,双方调动资金共计约15.5亿港元。2月28日最后一次出手后,SK的持股比例已由2010年4月的5.19%涨至10.84%,而富地石油在收购案发生前刚刚入股中燃,但目前和刘明辉一道,持股共达14.81%。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