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易主悬念:新奥中石化联合体不让步

2012-04-24 09:11    来源:《财经》杂志

  管道天然气销售和液化石油气(LPG)销售是中燃的两大核心业务,中燃2010财年年报显示,前者在销售额中占比40.1%,后者占比42%。

  在管道天然气业务方面,按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城市供气依法实施特许经营。中燃手握153个城(区)项目,位居“五大”之首,优势明显。

  对于LPG业务,业内争议颇多。2010财年中燃在该业务上出现大额亏损,拖累整个公司的业绩,而新奥此前也因为LPG业务赢利能力较差而将其剥离。

  但是,中石化有相当比重的LPG业务,2011年国内LPG销售量为2365万吨,中石化一家即超过800万吨。管道天然气和LPG被视为中石化上游气源的两大保障。

  发起此次收购之前,中石化已持有中燃4.97%的股份,但鉴于缺乏下游行业的管理经验,中石化必须寻找合适的伙伴,共同完成整合。

  中燃持续动荡之后,商机已然出现。和以往一样,最先闻到“钱味”的是投资银行。自2011年下半年起,投行人士不断撮合交易,而新奥与中石化的高层早有合作意向,各方一拍即合。

  2011年12月7日,新奥与中石化联合体发函给中燃的两位联席董事总经理梁永昌和庞英学,要求停牌并见面磋商。

  当日,新奥和中燃双双停牌,前者公告称:停牌是因为涉及“非常重大的收购事项”。12月9日,联合体再次向中燃发出信函,说明了此次收购意图及收购方的构成情况,并建议12月13日双方都公告复牌,但未得到回应。

  12月12日晚11点,中燃方面发出公告宣布将于次日复牌。由于此前双方并未有效磋商,联合体对中燃的突然宣布复牌感到意外。12月13日早6点,新奥正式发出公告称,将联合中石化,以每股3.5港元、总价167亿港元收购中燃多数股份,其中新奥和中石化分别承担收购费用的55%和45%。

  12月14日,中燃发出回应公告,称新奥与中石化的联合收购未获邀请,属于机会主义行为,并严重低估了公司的价值。接近中燃方面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燃股价低迷,与刘明辉一案有很大关系,但在现任管理团队带领下,公司业绩正在回升,“股东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预期,公司的资产优质,而且现任的董事会完全有能力并且已经带领中燃走上正轨”。

  但接近收购联合体的人士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向《财经》记者表示:中燃目前的困境源于现任董事会及管理层的组织混乱和管理无方,而新奥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运营业绩,加之中石化可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在完成收购后能够最大程度上释放中燃的潜力。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