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易主悬念:新奥中石化联合体不让步
旷日持久的收购战考验着双方的耐心。这是一起香港资本市场上罕见的敌意收购,迄今为止,真正的较量并未展开,但已经充斥着合纵连横、资金进出博弈、疑似白衣骑士抬价等戏码。
目前,双方的前哨战已经告一段落。在过去四个多月里,中燃董事会频频指责收购联合体 “机会主义”、“未获邀请”、“严重低估了公司的价值”;中燃的创始人、前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刘明辉、英国上市公司富地石油(Fortune Oil ,102296.LSE)、韩国能源巨头SK集团三大股东密集增持股份,托高股价;收购方则按兵不动,按部就班地履行各种程序,但屡次表示收购价格公允,不会提高报价。
中国燃气收购案将以何种形式收场,目前仍然扑朔迷离,远未到谜底揭晓的时候。
为什么是中燃
数年前,业内人士已开始研究国内燃气市场的整合可能,中燃高层持续的动荡让其成为“五大”中最有可能被整合的对象
2010年12月17日是故事的起点。当日,时任中燃董事总经理及执行主董事刘明辉和执行总裁黄勇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深圳公安带走。
经过一年的酝酿,2011年12月13日,新奥和中石化联合体提出以每股3.5港元、总额167亿港元,最多收购中燃75%的股份。
2011年,中燃管理层动荡不安,在2011年4月26日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创始股东之一、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在董事会中的代表——李小云、徐鹰被指在刘案中知情不报,并秘密接触有关央企,遭到罢免(相关报道见《财经》2011年第11期“争夺中国燃气”)。
此后中燃的股价连番下挫,特别股东大会结束后的六个月内,股价长期在2港元上下徘徊,最低曾至1.61港元。而刘明辉出事前,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中燃52周均价为4.13港元。
数年前,业内人士已开始研究国内燃气市场的整合可能。除涉及此次收购的新奥和中燃外,国内管道燃气市场还有三个体量相当的大型燃气公司,分别为华润燃气(01193.HK)、昆仑燃气(中石油旗下)和港华燃气(01038.HK)。持续的动荡让中燃成为“五大”之中最有可能被整合的对象。
接近此次交易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由于起步资金短缺,中燃股权极度分散,而后又引进了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国企。成立伊始,中燃凭借其国资背景,采取“先做大再做强”的发展战略,把追求规模效应置于优先地位。
从2006年开始,中燃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值一路攀升,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在行业中呈后来居上之势。但由于摊子铺得过大,其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的隐患也开始显现,中燃的股价持续低迷,除管理层动荡外,亦与此有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