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黑幕调查:证监会称银行的问题比基金更大

2013-04-26 10:03    来源:腾讯财经

  一场从基金公司开始的债券市场监管风暴,正在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

  但腾讯财经调查得知,实际上基金并非是真正的源头,银行的商业贿赂案件才是公安局此次调查的原点,而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风险的债券市场,也已经到了不得不还债的时候。

  银行间债市暂停开设丙类户截图

  银行间债市暂停开设丙类户

  时长:1'38''

  播放:54

  来源:东方宽频

  银行间债市暂停开设丙类户收起

  “基金绝不是重灾区。”4月23日,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证监会暂时没有参与此轮债券市场的集中监管,但未来会不会参与,还存在不确定性。

  一位券商债券分析师对腾讯财经指出,一直以来由央行主导监管的债券市场,存在着运作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即使制度安排颇具雏形,但发展速度仍难令人满意,债券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的参与者。

  而处于债券市场监管风暴核心地带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一部分人因违规而付出代价,另一部分人敏感地嗅到了套利的机会。

  监管由公安部发起而非证监会

  这场监管风暴最早爆发于4月15日,市场传出万家基金的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邹昱被公安局调查,当日邹昱管理的万家添利分级基金B级在二级市场出现罕见的深跌,跌幅达2.84%。次日此消息被官方确认。

  不久之后,易方达基金、中信证券、齐鲁银行等多家机构的固定收益类投资负责人被确认有违规行为,这一违规行为实际上是债券市场长期存在的一种潜规则。

  一位保险行业的资管人员对腾讯财经表示,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固定收益类投资经理的业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投资能力,因债券买卖以询价交易为主,“人脉”决定了投资经理是否能以预期的价格拿到自己心仪的债券,这一点对业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今这一潜规则浮上水面,同时这个被称为“代持养券”的行为,也开始被人所关注。本来债券的杠杆交易是一个表内行为,通过抵押所持有债券,在市场进行融资,放大自身资金头寸。但部分投资经理会把债券过户给他人,在约定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进行回购,这种代持养券的行为,因已将损益迁移至表外,存在着可能发生利益输送的灰色地带。

  随着监管行动的深入,此轮监管的发起人、动机以及潜在的监管对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因证监会稽查基金“老鼠仓”的行动名声在外,且前期事发机构中存在两家公募基金公司,因此证监会在传闻中被认为是此次监管的主导者。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证监会并未参与此轮监管。该人士指出,这轮监管由公安局发起,是在查银行的商业贿赂案件中,牵扯到了部分固定收益类投资经理,事随人走,所以查到了基金公司。从证监会目前掌握的情况,监管可能仅仅开了个头,基金不是此次监管的重灾区,银行里可能会有“大鱼”。

  该人士表示,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目前基金公司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比银行要低。早在2003年、2004年,基金行业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问题爆发后,证监会承受了较大压力。当时由于表外杠杆过高、持券久期过长,公募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出现了流动性问题。

  2005年,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这一通知在杠杆率和持券久期方面的规定,不仅针对货币市场基金,对债券型基金同样有效。该接近证监会的人士指出,此次证监会之所有没能在公安局之前,查获相关基金经理涉嫌违规的行为,主要是违规行为的界定较难,如果没有代持方提供证据,仅判断基金经理个人意愿,很难评定其有违规行为。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