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五个月颓势 不改新兴经济体依然“抢金”
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止新兴国家的官方购金了。
不论从什么角度看,今年2月末以来国际黄金市场的走势都是一段萎靡不振的历史。伦敦、纽约两地金价2月29日从1790美元/盎司的阶段性高位展开声势浩大的跳水,5月再次跌穿每盎司1630美元的平台,并在过去两个多月一直于1530~1630美元/盎司的区间内维持弱势震荡,过去5个月的跌幅超过10%。市场中多头投机的氛围已经开始减弱,像纽约期金上的非商业净多头寸就由2~3月份时的19万手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3万手。就连多家投行都不约而同地下调金价预期,似乎短期看,大规模地投资黄金市场绝非明智之选。
不过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央行并不为金价的短期表现所动,依然奋力“囤积”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央行在今年6月份连续第7个月购入黄金,使得该国黄金储备较去年同比增加了100万盎司。同时,俄罗斯的官方黄金持有量也从5月的2930万盎司增加至2951.6万盎司,乌克兰的黄金储备也增加5000盎司,至105.5万盎司。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和苏里南的黄金储备也分别增至8.9万盎司和7.9万盎司。
对抗债务危机?
其实从全球央行的整体情况看,上半年官方购买的黄金总量还不及去年同期。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份央行购买黄金数量共计160.2吨,而去年全年购买黄金量为410.46吨,若按半年平均来看,央行购金力度似乎还在减弱。
可很多新兴经济体的购金速度一直没有减速。除了上个月之外,整个二季度新兴国家黄金储备的增加都非常频繁。5月份,俄罗斯央行、乌克兰央行和哈萨克斯坦央行均继续购买黄金,三个央行的总购买量达到25吨,而市场预计,这三家央行今年年内的黄金总购买量会达到150吨。而在4月份,土耳其的黄金储备也大幅增加了95.4万盎司。
而今年第一季度的央行购金需求更达到80.8吨。且该需求依旧是由东欧推动,其中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增持占到了购买总量相当大的一部分。同时,墨西哥央行也创下16.8吨黄金的最大单笔买入。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兴市场购买黄金,除了为使其持有的资产多样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规避主权债务危机给美元、欧元等传统储备货币带来的冲击。在市场对美国QE3政策出台的预期普遍转向悲观的同时,欧债问题仍旧因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危机而有再度爆发的可能。欧元本身的走势也不乐观,在金价过去五个月的暴跌过程中,欧元兑美元汇率也已从1.3485左右的上半年最高位降至最低时的1.2042,最大跌幅超过10%。
唱空预言成真
不论上述央行的购金潮多么的汹涌,从很多国际投行的观点看,他们似乎都不支持近期内买入黄金。据悉,已有大约19家一线的国际投行都已下调了今年的金价预期,其中很多机构的预测如今似乎都早早得到市场应验。如瑞银3月29日将2012年金价预期下调18%,至1680美元/盎司,之前预期为2050美元/盎司。瑞银指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从实质上削弱了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国债收益率走高,美元走强,对美联储维持低利率至2014年年底的质疑等是大幅下调金价预期的主因。而在4月2日,美银美林也将其对今年金价的预期下调至每盎司1750美元,较此前预计的每盎司1850美元下降5.4%。
德意志银行亦在3月16日宣布下调今年黄金价格预期。该行曾经将黄金第二季度平均价格预期下调2.7%,至1800美元/盎司,全年均价预期下调3.9%,至1825美元/盎司。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将第二季度白银平均价格预期下修12.8%,至34美元/盎司,全年平均价格下修9.8%,至37美元/盎司。该行表示,尽管新兴市场央行的稳健需求有利金价,但西方国家央行似乎并不太青睐持有黄金。而市场对于美联储(FED)推出QE3的预期也在消退,这些因素都对黄金人气构成打压。此外,法国兴业银行于3月19日宣布下调2012年和2013年金价预期,该机构预计,2012年平均金价为1925美元/盎司,2013年将为2050美元/盎司。
不过,依旧有投行看好未来的金价走势,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尽管他们的预测如今看来成了反向指标。高盛在今年3月末曾表示,目前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相比太低,该机构当时称,未来3个月的金价将涨至每盎司1785美元,未来6月的金价会涨至1840美元,明年金价更将高达1940美元。高盛还曾表示,经济学家预期美经济增速将放缓,联储将在2012年进一步宽松,将把市场对实际利率的预期推低至近零水平,黄金将回归其6个月预期,至1840美元。摩根士丹利也曾在3月末信誓旦旦地称,黄金仍然是今年的首选投资品,并表示黄金价格预计“将持续增长至2013年底”。摩根士丹利预测,2012年黄金均价为1845美元/盎司,2013年黄金均价为2175美元/盎司。
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既没有对冲大量风险资产的需求,亦没有所谓对抗欧债危机的目的,一般投资者购买黄金更多的只是为了从中赚取市场的差价。故和“财大气粗”的各国央行不同,在金市被多数机构看空的时期,个人投资者高位买入黄金显然不太靠谱。(汪睛波)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