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绩优蓝筹、羊绒龙头企业的中银绒业,在遭遇造假质疑两年后,以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姿态向资本市场显露原形:主业大幅下滑财务问题渐暴露;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半年至今无果;曾信誓旦旦否认质疑却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在1月23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张晓军就2014年以来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情况向市场作出了通报。其中提及,2014年以来证监会对“博元投资”、“ST国恒”、“中科云网”、“中银绒业”等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立案调查43起。由此,中银绒业已被立案调查的事实,首次为市场所知。
翻阅中银绒业2014年所有公告,并未公告有被立案调查之事宜。26日,记者拨打中银绒业公开电话,无人接听以回复这一问题。
中银绒业因何被立案?目前调查进展如何?公司为何不公告?对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重大事项有何影响?一系列疑问渐次浮现。
2013年9月,上海证券报发布《中银绒业骗局》系列调查,质疑其存在财务造假、存货真实性、关联方占款等七大问题。是时舆论哗然,而公司则澄清否认。
至2014年5月,赶在大限之日披露的中银绒业2013年年报,意外被其聘用多年的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直击公司原绒采购等诸多“灰幕”,其中涉及中银绒业大股东与核心供应商持续多年的担保交易与资金往来,更牵出关联交易嫌疑。极为罕见的是,公司因该非标意见而停牌数十日核查。
同时,中银绒业信息披露亦“变形”,大客户、供应商隐身于“ABC”:2013年年报对其前五大客户、供应商的披露方式发生变更,不再披露公司名称,仅以字母代称。
上海证券报此前《中银绒业骗局》的质疑重点即:公司与三家注册于香港特区的外销客户业务真实性;5家内销客户存在关联关系或控制关系;同为购销的内销客户涉嫌资金向体外沉淀。中银绒业信息披露之“变形”显有心虚之嫌。
令人大跌眼镜的更在其业绩表现。1月24日,中银绒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4年1~12月净利润同比下降60%~70%,净利润8435万元~11246万元。
在《中银绒业骗局》中,记者曾如此描述:截至2013年初,中银绒业借壳上市5年,净利增长7.7倍,股价飙升5.1倍,荣膺A股“价值投资”标杆之一。眼下,公司凭借其羊绒主业的稳定性,第三次将再融资之手伸向市场。
2014年3月,中银绒业再度成功实施了定向增发,募得23亿元巨资。
然而,仅5个月后,渐露丑态的中银绒业便在谋划退出资本市场。
据查,中银绒业自2014年8月起开始停牌,至今已过半年,信息披露上却仍在商讨重大事项,毫无进展。
自2014年年初起盛大游戏筹划从纳斯达克私有化,中银绒业的大股东宁夏中银绒业国际集团是私有化财团成员之一。据此,坊间传闻,盛大游戏将借壳中银绒业回归A股上市。
这是不是中银绒业逃避监管部门核查压力的手段?
按资本市场规则,处于立案调查阶段的上市公司,其重大资产重组进程将受严重影响。(郭成林)
A股春节休市期间,外围股市大幅下挫,原因包括快钱撤出银行股、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抛售和油价大跌等。
今日两市早盘大幅低开后迅速跳水,沪指失守3200点。截至上午9时42分,沪深300指数报3349.29点,跌190.51点,跌幅5.38%,再次触发熔断机制,这是A股在4个交易日内2天触发熔断机制。
沪股通开通当月日均交易 金额38.34亿元人民币,至今年10月份日均交易金额已达47.2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4%;
与此同时,市场各方对提高创业板发行审核效率、增强创业板包容性、鼓励创新型企业上市、并购融资制度改革等问题密切关注,创业板市场发展改革任重道远。
10月份以来,截至发稿,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发布了9次审核结果,其中有33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事项获通过,
对于夫妻财产查询存在的问题,报告要求,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加以解决;市政府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公安、民政等部门要实现相关信息共享。
调查显示,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感受指数为-59.39%,比上季度和同期分别下降6.94个和28.27个百分点。
指引根据不同类型事项,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相关披露要求。例如,针对上市公司发布的异常波动公告内容泛化、
2015年至今,证监会对券商开出了25张罚单,海通证券扣分更可能超过20分。
2015年至今,证监会对券商开出了25张罚单,海通证券扣分更可能超过20分。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海外市场走强主要是受美联储加息预期推迟以及中国经济数据好转等因素提振,前期市场超卖也带来反弹机会。
钱景财富的CEO赵荣春表示,其实对于散户来说,炒股本身就很难赚到钱,更不要说放大杠杆借钱炒股了,最后往往是钱财两空。
业内人士指出,9月份至12月份是轨道交通项目传统的批复旺季,而且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加大铁路基建投资力度将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举措之一,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也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新能源汽车最好的时代。从购买到使用,新能源汽车相关鼓励政策正在消除所有死角。
经过数月的等待,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终于不再“只闻楼梯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