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私精英水土不服 公募开启回流模式揽人才

2013-08-09 10:00    来源:证券时报网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不仅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发力,也在人才战略上开始尝试新的发展战略。近期,招商基金在业内首次推出了“投资工作室计划”,期望以这种开放的投资平台和灵活的激励机制,吸引投资界精英回到基金业,为持有人做出贡献。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创新战略的推出,在多年来公募人才频频“私奔”,但“私奔”后又普遍不得志的形势下,有着积极的意义。据招商基金这项人才计划的负责人透露,“投资工作室计划”公布当日,便有近百个电话咨询,目前也正在积极洽谈和严格筛选相关人才。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未来,公募基金与私募、券商、保险等资管行业的竞争,也将随着行业的逐步开放而更加激烈。有基金公司高管指出,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持续吸引并巩固人才力量,是公募基金与其他机构竞争的关键所在。

  “私奔者”多数失意

  在今年的成长股行情中,公募基金借助强大的投研实力,深挖牛股而表现抢眼;私募基金则多数轻仓介入,踏空了这波结构性牛市,没有将私募配置灵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私奔”的公募精英多数也由于脱离投研团队的支持,在需要充分展现研究能力的行情中水土不服。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从今年以来的阳光私募业绩排名来看,公募派出身的私募基金表现最好的是原华富成长趋势基金经理助理杨玉山管理的理成风景2号,收益率达到了43.8%,但仍落后于券商派艾亮管理的亿信财富2期高达84.14%的收益率,也落后于民间派杨振邦管理的聚富2号伞形分组11,其收益率达到53.34%。此外,今年以来还有近46只由公募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出现负收益,表现最差者今年亏损了18.59%。而业绩落后者不乏当年在公募界赫赫有名的大佬级人物。

  随着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精英为了一个更自主、更自由的平台选择了“私奔”。但“私奔者”却在近几年显得落寞寡欢:有遭遇管理矛盾者,如合伙人反目出走,独自管理着多只产品;有业绩不堪者,在行情来临之前清盘所有产品,黯然退出了投资界;也有四处流浪者,在“私奔”后找不到事业发展的定位,频繁换岗;更有甚者身陷囹圄,成为“私奔”中最不幸的案例。

  平台开放渴望双赢

  “私奔潮”的此起彼伏,也使得资产管理行业一直面临着优秀人才流失的困境。这些人离开公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投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或者是职业生涯发展不达自身预期;二是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并不匹配,激励机制不够“给力”。

  “但是,这些原本投资业绩优异的人才多数在新的环境下表现并不理想。”招商基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郭雷清说,“可以说80%以上的人都是不成功的。这些人创业不成功的因素也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是缺乏大平台的支持使得自己不得不独立作战,尤其是在投资上不能获得足够的研究资源,不能为规模的发展覆盖更多的投资标的;二是运营一家公司会使他们耗费大量精力在并不擅长的非投资事项上,造成投资专注度降低而使业绩遭遇挫折。虽然境遇不尽相同,但无疑都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损失,更是投资人的损失。”出于这种考虑,招商基金希望通过“人才工作室计划”,吸引人才来到招商基金公司的平台上进行内部创业,充分发挥自身投资理念,取得与付出匹配度更高的回报。

  除了“私奔”的影响,基金行业还面临着其他资管同行的“挖角”。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公募出身的投资人士,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公募化”的投资理念,离开了这个平台反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但公募行业在收入分配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人性化的管理,留住优秀的人才。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