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疑陷十亿骗局 资产管理业绩不佳
一则上海某券商资管陷入十亿元骗局,并引发核查风暴的消息,近日冲击了整个上海的券商圈子。据记者向上海多家券商人士了解,业内人士均表示上述“上海某券商”是指上海证券。
随后,记者向上海证券求证此事,其有关领导并未明确回应,称不清楚此事。“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被这样一搞,最终导致性质都变了。”该领导说。
不过,一位上海证券的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了此事。“是别人递交了虚假项目,来骗取合同金,一开始这就是商业欺诈。”上海证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正是所在公司的资管部门卷入了此次风波。
记者查看了上海证券资管的业绩,在2001年成立资产管理总部以来,至去年底,上海证券仅成立了两款资管产品,其中一款更是巨亏。
上海证券与国泰君安均是上海国资委控制的券商,但后者各项指标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属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券商。而上海证券却鲜有出色业务,尚属中小规模的区域性券商。
但这次事件中,上海证券成为了主角。
多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所了解到的“十亿元骗局”事件主角正是上海证券。不过,报道中提及的10亿资金并非为券商所有,而是属于某银行,上海证券起到的仅是通道作用,即做资管的通道业务。
近几年,借助通道业务,不少券商实现了资管规模的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通道业务达到1.5万亿元,约占券商资管业务规模的80%。
其中,很多中小券商也为冲规模而大力发展通道业务。但实际上,伴随竞争的越发激烈,通道费率越来越低,该项业务为券商带来的利润十分有限。
而且通道业务的本质是帮助银行破解信贷额度限制,增加其资产流动性,变相实现表内资产的证券化。业内人士对通道业务迅速膨胀一直有所担忧。监管层也多次发布有关规范通道业务的通知。
在此次事件中,报道称券商未进行项目信息核查与投资人背景介绍。上海某券商资管人士介绍,从理论上讲,券商应该认真做好尽职调查。
事实上,上海证券较早就介入了资管市场,但现在的尴尬局面令人意外。
早在2001年,上海证券就设立了资产管理总部。2002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2007年9月,其设立了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上海证券理财1号,存续期3年。
然而,理财1号到期时巨亏44%。为了挽回声誉,上海证券申请展期三年。
同时,理财1号主办人也多易其主。最初,上海证券前资管总部负责人姚正林担任第一主办人,后由于亏损压力,投资主办人变更为上海证券前资管副总金涛。2009年,主办人再次变更。
目前,担任理财1号(展期)的投资主办人为鲍小飞与李波,最新净值为0.5375,不过仍低于展期开始时的0.5566。
2009年7月10日,上海证券才又设立了上海证券理财2号,该产品已于2012年7月9日结束。
此后,在约三年半的时间里,上海证券并未成立任何新产品。直至今年上半年,或受6月1日大集合停发的影响,上海证券从三月份开始成立多款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根据同花顺统计,上海证券成立了六款产品,分别是普天并购、江苏恒瑞、现金添利、心安增利普通级与心安增利优先级、心安增利,前五款产品自成立以来总回报分别是-0.04%、-0.06%、1.17%、-0.38%、0.33%。截至6月19日,上海证券可比较的六款集合理财产品中,有四款产品近一周的收益率出现了负值。
资料显示,产品江苏恒瑞的投资经理为刘东文,其余五款集合产品的投资经理均为姜志宏、刘东文。这意味着,刘东文同时担任了六款产品的投资经理。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披露,目前上海证券共有投资主办人7名。
(张小蓓;张 炜)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