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中金:像大国企 离职潮从高管向中层蔓延

2013-02-20 09:12    来源:21世纪网

  “今年如果没有人保这单,估计连盈亏点都达不到。”中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如此感叹道。

  曾几何时,中金的担心是年底的奖金该如何分配。而今,伴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低迷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偏心”,日益国企化的中金正在面临一个“艰难时代”。

  队伍不好带

  “中金越来越像一个大国企了,这里混日子很好啊。”一位已经离开中金的员工不无遗憾的说。

  中金的离职潮正在从以前的高管向中层“蔓延”。很多中金的中层员工或是选择离开中金,加盟买方,或是离职求学,抑或是创业、投身私募股权基金和天使基金等等,总之,离开中金。

  此前,中金投资银行部的元老级人物纷纷跳槽离职,先是1998年加入中金,曾参与一系列引人瞩目的交易的资深银行家贝多广,跳槽去了摩根大通,担任了摩根大通合资券商的负责人;另一个元老是丁玮,这位中金投资银行部的主管被新加坡投资集团淡马锡(Temasek)任命为中国区总裁。更早之前,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加盟了高盛(Goldman Sachs),担任高盛投行部门董事总经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金中层也选择了离开。中国金融业的人才成本仍然很高,金融机构争夺优秀人才的竞争很激烈。在美国,经验丰富的并购银行家会有20多年从业经验,而在中国即使只有5年从业经验的“银行家”也很受金融机构的青睐。而且,在中国经营的银行越来越多,他们和私募基金一起争夺最好的人才。面对人才的不断流失,中金也只能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实际上,当初金融危机一发生,中金便认定是一个延揽海外优秀金融人才回国报效的良机,一时间,中金派出多个“工作组”赶赴华尔街和伦敦,希望“捡到”物美价廉的精英,而今都砸在自己的手里了。

  和上述画面相映衬的则是,一群又一群的毕业自耶鲁、普林斯顿、哈佛等名校的富有才华的学子,在中金被称为“现象级”过客——毕业名校、实习出众、无事可做、黯然离去。

  这些人在实习期的表现一般都很好,有能力的做项目,有关系的带来项目,留下这样的人才自然不会引发争议。只是赶上市况不好、人多项目少的时候,这些少年精英也就陷入了无事可做的窘境,一来二去的,不是公司赶你走,就是自己感觉了然无趣,准备离开了。

  内外交困

  人员流失,生意一定难做。

  中金的生意不再好做了,复星医药(600196.SH)去年10月底在香港股市交易首日,盘中股价一度下跌12%。复星医药IPO每股定价11.80港元,与其A股当时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相比折让9.9%。中国证监会规定,中国内地公司在香港IPO定价的折让上限为10%。操作此次IPO的是中金公司、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瑞银、中国农业银行和海通证券(600837.SH)。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