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威股份:产业链向上延伸巩固垄断地位
问题1:中环零部件并入公司的影响
公司合并中环零部件的目的在于避免同业竞争。与2011 年12 月份开始并表,年报中只体现了其12 月的利润。如果不考虑并入的中环零部件,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应低于20%。
中环零部件主要生产公司内外饰所需的原材料铝棒。国内目前生产铝材的现状是:普通铝材已经充分实现国产化(比如公司生产的天窗框使用的就是普铝),而高端铝材则仍然稀缺。公司此前的高端铝都是从德国威卡威直接进口铝型材。但进口本身采购价格较高,且还要面对高运输成本、汇率变化的风险。因此,公司一直希望可以在高端铝的原材料上有所突破,以增强公司对产业链的掌控力。而中环零部件正是实现突破的关键。目前来看已经渐入佳境,前期只有一条生产线,而新近又增加了两条。目前公司还需要逐渐通过各主机厂对自制高端铝材的认可。公司计划未来用一年的时间实现自制对进口的替代。最终目标是实现原材料100%自制。
问题2:国内做电镀的厂众多,为什么公司还要做电镀?
国内做电镀的企业虽然多,但是缺少真正能掌握高端电镀的。京威股份配套汽车外饰件有十几年,现在生产流程维度就缺一项电镀。掌握了电镀,公司几乎什么样的表面处理都可以做。
问题3:公司没有拿到新宝马三系的订单,原因何在?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敏实集团报价较低,公司认为价格已经超过自己可接受的范畴,为了避免打价格战主动退出。(老宝马三系当初也是先交给其他公司配套,但是一段时间后主机厂并不满意,最后还是由京威来配套。)
问题4:大众的新厂主要布局在广东一带,公司继续配套是否面临长距离运输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输费用哪个更合算一直是公司在考虑的问题。当下的规划是:目前先做好物流,然后走向全国建厂。在做物流这一步要着重提升物流效率,首先做分装(把易产生划痕的部件和不易划的部件分开装)然后再做组装。
问题5:德方股东在公司研发、生产等方面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是否会减持?
合资初期,德方为公司带来了技术,以及一些先进的管理。但是后期的合作中,中方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占据主导。目前来看双方技术上也各有优势,德方技术专而尖,而公司的覆盖面则更为广泛。比如德方在铝棒生产上拥有百年历史,是国际最先进水平,而公司只是刚刚起步。但是德方在表面处理方面却没有太多建树,反而是公司比德方更强。
由于公司过去而且未来仍将保持30%以上的高分红比例,且公司仍在高速成长期,对德方仍然很有吸引力。德方会有一定的减持需求,但是估计持有股份不会减至30%以下。而从市场分布的角度来看。目前京威主要负责亚洲和俄罗斯,而德方则负责其他区域。
问题6:德方在其本土市场的竞争地位?
德国国内生产汽车铝饰件是四分天下的格局,竞争充分,德国威卡威是四家企业之一。但在铝型材,即原材料方面,威卡威是垄断的地位,另外三家企业也不得不从威卡威采购型材。
问题7:去年人工费用增加了50%以上?未来趋势如何?
去年为了准备募投项目,招募了很多新员工。操作员工需要按照德方要求进行培训,培训费用增加了不少;管理人员方面去年也新招聘了几十名大学生。公司本着对社会和员工负责的态度,制定的薪酬目标是未来每年工资增长一定要超过GDP 增长。
问题8:行业技术壁垒主要是哪些部分?竞争对手进入豪车配套体系需要多久?
生产铝合金饰件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很高。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①氧化。如果处理不好氧化这步,废品率会很高;②铝型材内在的结构(比如热处理).
公司从98 年进入配套体系以来,不断的有竞争对手想进入,但主要豪车配套项目仍然握在公司手中。竞争对手想突破技术壁垒,且通过主机厂的审核,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问题9:未来利润率的趋势?
由于公司本身利润率很高,在行业内已属于最高水平。而未来公司并购其他企业不可避免。现在有意向并购的目标利润率均低于公司。公司要持续并购,利润率必然会被不断拉低。
结论:
京威股份作为国内豪车铝制内外饰领域的龙头,目前公司与众多车型已经签订了框架协议,框架协议仍将持续多年,公司的垄断地位依旧稳固。未来公司的高端铝棒将逐渐替代进口,有望成为公司最有成长力的一块,值得期待。预计公司2012-2014 年EPS(摊薄后)分别为1.21、1.4 和1.63。按照2012 年5 月28 日收盘价20.99 元估算,对应PE 分别为17、15 和13 倍,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