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顿电子有”前科” 首次IPO败北因漏税
首次IPO后被取消审核的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依顿电子"),于2012年4月再次申请主板上市,并提交了经过补充修正的招股说明书。2012年8月23日,依顿电子又补充了二次上会预披露的半年报。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依顿电子现处于已预披露环节。
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发现,依顿电子二次上市仍面临诸多阻碍,譬如首次IPO中环保事项的遗留问题,募投项目产能消化以及其类红筹股权结构等问题。因此,业内对依顿电子此次上会仍旧不看好。记者就此问题联系采访依顿电子董事会秘书林海先生,据接电话男子表示,林海现正在外地出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暂时无法答复。
首次IPO梦碎 税务处罚及环保事项成主因
据依顿电子招股书显示,2008年12月30日,拱北海关曾向依顿电子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在2006至2008年间,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保税进口的双面覆铜板、半固化玻璃纤维树脂片、铜箔生产产品线路板通过其控股子公司依顿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简称“依顿多层”)在国内转让,漏缴应纳税款575万元,被处以罚款315万元。
在此期间,依顿电子还擅自将在国内购买的双面覆铜板与保税进口双面覆铜板进行调换,用于手册保税出口,并将调换出来的保税进口双面覆铜板生产产品线路板通过依顿多层在国内转让,漏缴应纳税款590万元,被处以340万元的罚款。
拱北海关同时认定,截至2008年6月17日,依顿电子短少保税进口双面覆铜板678187.26千克,且未能提供正当理由;经审计核算,上述保税料件价值3361万元,公司欠缴应纳税款599万元,拱北海关对其处以345万元的罚金。根据上述情形,拱北海关对依顿电子共计罚款人民币1000 万元,罚款金额占公司2008年度净利润的5.64%。
除重大税务处罚外,依顿电子首次IPO梦碎,市场猜测还存在另一个原因,即相关环保事项。据报道,依顿电子主要生产销售PCB板的依顿电子采用 “蚀刻”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排出的废液里含重金属。
2011年12月28日上会的惠州企业中京电子与依顿电子同属PCB行业,主营业务高度一致,而中京电子冲关中小板,顺利过会。据中京电子招股说明书显示,有关如何减少污染的描述超过30页,每年用于治理污染的花费为200万元至400万元之间,并建成多项治污设备。而依顿电子的规模要比中京电子大很多,其所需治理的污染也远多于中京电子。但依顿电子仅用了很少的篇幅解释污染问题,似乎隐瞒了什么。
二次冲关遇阻 股权结构、募投项目遭质疑
对于依顿电子的二次冲关,业界依旧不看好。股权结构迷雾,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业绩严重依赖税收优惠政策的潜在威胁等因素都是依顿电子上市的羁绊,而随着依顿电子困境的逐渐显现,其上市之路似乎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依顿电子招股书披露,依顿电子实际控制人为李氏三兄弟,均为加拿大国籍、中国香港居民。三兄弟加上其父母,从上世纪就已开始从事资本活动。而李家三兄弟,还另外运作了“依顿系”系列公司。按照李氏三兄弟最初的设想,上市主体原为依顿投资,上市地为境外。由此可见,依顿电子的股权架构是一种由创始股东通过离岸壳公司实现控制的类红筹架构。这种类红筹架构在当时并不具备上市资格。
依顿电子在招股书中还提到,上市募集的资金将投资于两个项目:(1)年产 110万平方米多层印刷线路板项目;(2)年产45万平方米HDI印刷线路板项目。但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萎靡和预期的大幅降低,对于如此巨大的产能,依顿电子如何消化遭到了投资者的质疑。
此外,依顿电子在招股书中对其45万平米的HDI板的募投项目坦承,目前尚不具备系统的HDI生产能力。业内人士指出,在不具备生产能力,未经小规模实验的情况下,急切上马43万平米的高端项目存在的风险可想而知。
据悉,依顿电子为中外合资经营的生产型企业,据相关规定,依顿电子及其全资子公司依顿多层均被核定为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由此看出,依顿电子的业绩严重依赖税收优惠。而一旦政策调整或公司相应优惠资质发生变化,其业绩将首先受到影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