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挽救了日本股市
紧跟欧洲、美国相继发动“OMT”和“QE3”的步伐,日本中央银行自2012年9月19日至今年4月4日连续四次(从2009年开始的首次算起,是第8至第11次)不断加强量化宽松措施。这种做法十分罕见,尤其在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2012年底上台后,宽松货币政策更是“安倍经济学”的主打牌。
从最近四次量化宽松后的股市表现看,日经225指数自去年9月19日后最大涨幅仅有1.81%,并由此产生了阶段性极端高点9288.53点;而去年10月30日和今年1月22日的两次阶段最大涨幅分别达到27.07%和21.16%;最近一次即4月4日,日经225指数当日由跌1.8%逆转并收涨2.2%,至昨日盘中最高点13331.39点,短短几天最大涨幅就已达12.92%。自去年9月至今,股市涨幅已逾57%,目前位置相当于2008年7月水平,其中今年以来涨幅已超过28%,即过半的上涨点数出现在最近三个多月里。
以美元兑日元来看,其情形与股市也非常相似。例如,最近四次量化宽松措施出台后,美元兑日元的回调幅度都没有超过2%,最小即近日的一次仅有0.34%,而阶段涨幅则由不足2%迅速提高到13.06%,近两次都保持在7.5%上下,且自去年9月至今,美元兑日元已狂飙28.79%,年内也已有14.91%的升幅。昨日,美元兑日元已逼近100整数关口,恢复至2009年4月的同期水平。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在最近半年多来疯狂地贬值。
安倍经济学是针对日本的通缩、低速增长以及对赤字的结构性依赖这三个相互紧扣的经济难题而提出的。日本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大约三分之一,可此次启动印钞机狂印纸币的数量就连美国也是望尘莫及。可以说,安倍经济学将量化宽松发挥到了极致。4月4日出台的“定性和定量货币宽松”政策组合拳规模最大。日央行采取的措施包括:将日本公债购买量提高到每年50万亿日元(5300亿美元)、购买更长到期时间的债券而突破之前的三年限制、增加ETF和房地产投资基金购买、两年内把日债和上市交易基金持有量增加一倍、结束之前的资产购买计划。按调整过的GDP计,日本央行此次推出的资产购买量相当于美联储当下所推量化宽松的2.2倍。
日本央行此次超预期的推出刺激政策,在其国内外可谓引来众多说法。日本大和总研理事长、日本银行前副总裁武藤敏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市场和企业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主导的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反响积极。他说,以前日本央行采取的政策都是小步走,不断遭到市场批评。而此次央行采用了一系列手段,日本市场对此感到震惊。虽然这个计划才刚刚开始,结果尚不能预言,评价还为之过早,但至少企业对相关政策表现出积极的认可态度。
此举还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赞许。他表示,在这一“竞争性货币贬值”时期,安倍晋三积极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倡议正是日本所需要的。
安倍经济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制造就业机会,通过通胀预期和体制突破改变企业投资行为和个人消费信心。在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看来,安倍经济学将面临四场考试。第一场的考题是,超常规货币政策能否真的带来通货膨胀预期。第二场的考题是,如果真出现了通货膨胀,消费、投资与就业能否增加。第三场的考题是,如果真出现了通货膨胀,日元会不会无序下跌,政府发债成本会不会大涨。第四场的考题是,如此疯狂地政府开支和举债后,日本国债市场会不会崩盘。每道考题都是机关重重,每道考题均含杀机。
(沈 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