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孙征:市场出现新一轮调整
上周市场走势弱于预期,投资者对维稳行情进入尾声的悲观判断导致抛售潮再现,指数未能出现最后一轮的冲高,且海外市场的疲弱也给国内A股带来负面影响,机构资金撤离迹象明显。上周四沪指跳空跌破2100点,周五中小板指数率先创出9月底市场反弹以来的新低,这显示出市场前期的反弹趋势已经发生改变,指数出现新一轮调整走势的概率加大。
不过,宏观数据或许不支持这样的结论。上周五和周六是统计局公布10月份各类经济数据的重要日期,其中CPI同比环比均小幅下降,而PPI小幅上升,表明通胀压力在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下逐渐放缓,工业企业产品价格下滑趋势放缓,企业利润率有望回稳,这也让部分经济学家提出经济拐点已现的观点。发电量同比增长6.4超过9月数据且超过1-10月增速,表明工业用电量有所增加,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同比增速加快也验证了工业生产增加的趋势,而且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市场预期,三季度启动的大型基建项目刺激重工业生产加速是10月工业增加值回升的主要因素,这也意味着四季度经济企稳的可能性很大。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小幅上行,表明在四季度部分地区有增加投资的迹象。不过进出口数据同比增幅只有7.3%,全年完成10%以上增长目标难度较大。从宏观数据上看,经济增长趋势仍在延续,企业利润率下降趋势有所回稳,通胀未出现二次攀升走势,进出口虽达不到预定的增长目标,但总体也仍然能够维持增长趋势。
但是宏观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弱化,自2009年政府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拯救经济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周期就已被扰乱,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关联度不断弱化,依靠宏观经济分析来推断市场走势更是越来越难,因此宏观分析在证券市场策略分析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判断,对资金面的判断,甚至于投资者预期的反应对指数的影响力正逐渐加大,而这几方面年底前均偏空。
业绩方面,今年上市公司三季报表现明显低于预期,三季度业绩同比较之中报进一步下滑,扣除银行、石化双雄外其他可比A股业绩下降16%之多。此前笔者分析数据时曾经认为去年四季度A股利润下滑明显,因此今年四季度业绩同比可能表现尚可。不过在进一步筛选数据后发现,去年四季度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银行股因增加计提导致业绩大幅下滑,扣除银行股的话,其他上市公司四季度业绩表现尚可,因此这些公司的同比基数没有出现下降,预计今年四季度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难有亮点。
投资者预期方面,截至上周,在三季度已实现的利润基础上,市场一致预期中小板、创业板(行情股吧资金流)的2012年业绩同比增速分别为9%、20%,但按照三季度实际实现利润同比分别为-8%、-5%来看,一致预期可能还有较大的下行空间。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目前的整体估值水平分别为25.6倍和31.2倍,远高于上证综指和深成指的10.8和14.8倍,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高估值建立在业绩增长预期较强的基础上,一旦业绩增长预期改变,那么小盘股在杀估值的过程中跌幅可能会远大于蓝筹股。
资金面看起来略好一些,但实质上并非如此。谈及资金面,投资者会认为当前M1/M2增速在逐月增加,而且银行间资金维持比较宽松的态势,人民币近期升值预期有可能导致热钱流入国内。但实际上股市资金面仍处于紧张状态。中登公司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的变动能够让我们直观看到证券市场保证金波动情况,自发布数据以来,股市保证金水平维持下滑趋势,近期更是不断创出新低,没有外部资金流入且场内资金不断流出,业绩预期不佳的股市自然上涨乏力。
除此以外,限售股解禁和新股上市的压力可能在未来两个月明显增加。9月和10月A股限售股解禁规模不大,主要是由于创业板解禁时间推后,但这并不意味着资金压力消失而仅仅是后移,并且由于后移的压力叠加其他解禁股导致解禁规模加大,对于市场的负面影响也会加大。统计数据表明,年底最后两个月解禁市值近3400亿元,并且逐月加大。新股问题也令人担忧,在过去两个月实际上暂停发行和审批IPO的情况下,市场形成阶段震荡走势,但年底前新股如果恢复正常发行的话,那么对资金面的压力就会更大。
外部市场也进入弱势区间,在QE3推出前后,美股连续上涨创出新高,但大选后美股已经开始连续下跌,对于财政悬崖的担忧导致投资者倾向于抛售风险资产购入美元,因此美元出现企稳反弹,而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已快速下跌。港股市场前期在热钱涌入香港而金管局持续抛出港元的情况下大幅走高,但在资金推动影响力弱化后港股市场也面临回档,预计外部市场的走弱将给国内市场带来压力。
整体而言,A股市场在年底前面临的负面压力正逐渐加大,并且可能大大高于投资者预期。在这些负面因素逐渐兑现的过程中,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也难以成为市场的主要稳定力量,市场可能会进入新一轮下行走势,沪指在本月创出年内新低的可能性较大,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走势更弱于沪指。因此,笔者建议投资者当前应采取战略性撤退行动,大幅度降低仓位甚至可采取融券做空的方式,且对小盘股面临的下行风险必须有清醒认识。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