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制约A股上涨 6月关注“国家安全”等机会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预期已经反映在A股行情当中,目前制约行情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资金面。资金面短期与政策创新关联度最大,中长期与经济结构转型内生动力相关。短期内股市信心重建的关键就是政策撬动资金,增量资金入场将改善A股生态环境。6月份建议重点围绕“国家安全”和“节能环保”展开投资机会的挖掘。
信心重建的两个基本要素
过去若干年,A股的功利主义做法就是做大,因此中国股市的扩容全球第一。正是这种杀鸡取卵的功利主义做法,导致A股严重失血,彻底被边缘化,甚至沦为被做空的工具。现在,管理层提出,要防止和纠正功利主义态度和脱离实际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市场秩序的重建。我们认为,市场秩序的重建首先是信心重建,政策主动示好是必须的。今年下半年新股发行100家之说就是一种承诺,这种承诺就是顺应民意,接了地气。我们估计在政策主动纠偏背景下,A股资金面将逐步改善。6月份我们能够看到内部、外部两种资金因素带给股市的新变化。
政策面,5月份证监会[微博]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会议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利好。这个利好和过去相比,更务实,更有利于市场稳定运行。“注意防止和纠正功利主义的态度和脱离实际的做法”就是杀鸡取卵和股市被边缘化丧失融资功能的真实写照。面对利好,A股没有做出应有的反应,而是持续弱平衡,不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这是利好,而是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缺钱的特征暴露无遗。
从最近管理层传递的消息看,包括上证50、中证500指数期货扩容、个股期权的创新陆续临近,而要实施这些创新,有必要在交易制度上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这也是为将来沪港通做必要准备。这些对于上证50、券商股等都形成比较正面影响,我们之前也分析认为,市场不会形成一边倒的趋势,权重股不具备持续调整基础,因为它们是政策创新的基础。
资金是信心的源泉。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提出了A股需要重建信心的观点,其中最大的期待因素就是资金面。4月以来,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加入A股阵营的规模都偏小。央行[微博]放松了流动性,商品期货、现货、债券的表现都好于股市,而与股市相关的指数期货依旧是空头压制,多头无法翻身。股市对于经济下滑预期中毒之深,高于其他任何市场,这其中非理性情绪占很大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来,股债共振的特征非常明显。“非标”的压缩,房地产市场的局部降温,使得机构投资者资金配置方向也逐渐发生变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国债、企业债、公司债等近阶段表现不错,赢得了资金的追捧,股市虽然表现温和,但整体节奏还是震荡上行,外部资金有缓慢流入股市的迹象。
从资金来源上看,股市需要的增量资金主要是金融机构。货币放松,最终传导到实体经济的企业层面。股市作为虚拟经济的构成,目前主要功能是为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在注册制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即便是货币放松,股票发行供给只多不少,相对于融资,产业资本加码股市的能量不大。未来股市的资金供给主要是金融机构,比如保险、社保 、养老、企业年金,QFII、RQFII,沪股通,以及纳入摩根斯坦利全球基金后国际资本的配置,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A股吸引力,让这些资金大规模进场。
6月份,重点关注T+0政策预期与A股纳入MSCI研究通过后资金变化。
有活力的经济要素定有投资机会
股市中长期趋势看经济景气变化,中短期趋势主要取决于资金行为。在长和短的博弈中,二级市场总会有一些股票表现突出。6月份,不妨从两角度寻找投资机会: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自上而下:当前经济领域一定有一些相对有增长活力的行业或者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有哪些是政策红利比较厚实的,行业发展模式比较先进的,企业产品受市场欢迎或者有足够市场容量的。我们可以找出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寻求好的交易机会。我们认为,互联网、大数据、电子、通讯、医药、传媒、环保、军工、北斗等行业都保持了相应的增长活力,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跌出来的机会,其实是可以珍惜的。
自下而上:其实更多的是关注股价、资金、企业行为短期变化。市场上所谓的好公司其实就那么多,一些好的公司是可以圈定的。自下而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的可能要与各交易策略联系起来,将选时、仓位和对冲交易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找到弱市环境下胜出的机会。
6月份,建议重点围绕“国家安全”和“节能环保”展开投资机会的挖掘。
国家安全:区域稳定,主要是新疆,中央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意味着新疆面临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从投资到就业;发生在国内的暴力恐怖事件对于通信专网建设有了更大需求;信息安全,从硬件到软件,一些涉及国家命脉、重大安全的部门需要配置中国元素;军工北斗:海、陆、空、天、电全方位战略机遇,北斗导航技术全球领先,投资这类公司等于投资了全球最好的公司。
节能环保:《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这个任务很坚决,对于从事节能减排领域是重大机遇,细分领域龙头公司面临爆发机会。
(刘海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