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催生红利大潮 四季度以盘整为主
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发布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做为改革的纲领性、权威性文件、路线图和顶层设计,《决定》最重要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也着墨不少,凸显了此次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为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总体上讲《决定》改革力度空前,不少内容超出市场预期,未来随着具体改革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改革的制度红利将汹涌而来,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劲动力。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设立中央改革委、司法体制改革是此次改革的亮点,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内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相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有了本质区别,是此次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未来几年随着具体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和逐步落实,资本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资本红利大潮。资金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市场将成为资金配置的主力对资金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我国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变目前间接融资占绝对优势的状况。目前以国有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独大的资金配置体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目前体制下政府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资金配置具有一定的行政干预,大量政府低效甚至无效益的政府相关项目轻易获取大量资金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而众多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的民间项目则难以获取银行资金支持,资金配置的低效严重抑制了经济活力、增加了经济金融风险;其次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要求高,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明显保守,在合作对象选择上更倾向于成熟的大企业,而对于亟需资金支持的创新性企业和解决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则不愿意提供资金支持,银行为主的资金配置体系难以匹配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整体配置效率不高;第三;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下,居民投资渠道缺乏,造成社会投机资金泛滥,隐藏巨大的经济金融风险。相对间接融资而言,直接融资更加市场化,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更加激进,在《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0期撰文指出,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将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到社会融资总量的30%至40%。预期未来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将显著提升,这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资本市场地位,资本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资本红利大潮。估计券商行业将在未来显著受益。
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司法独立成为现实。司法系统从行政体系中独立出来真正实现了有"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的转变,司法、行政权力相互制衡,从机制上解决了行政权利制约问题。司法独立就是为实现将权力关进"笼子"而编织的"笼子",为简政放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证。司法独立为市场化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准备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因此,我们对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另外,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意味着我们把国家安全重新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意味着大安防板块将获得稳定增长,比如军工、信息技术安全等。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相对发改委和建议成立的体改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规格更高、更具权威性,体现了中央强力推进全面改革的决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中央高层次机构,能够打破地方、部门利益藩篱,避免改革受到地方和部们利益的裹挟,保证改革落到实处和整体推进。我们判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可能是为未来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做准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将专注服务、监督等职能,对具体经济事务的行政管制职能将逐步弱化,大部制改革是适应这一变化的必要改革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短期看,整个公报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而股票市场早就热情洋溢的反映了这个对此的欢迎,因此,四季度估计以盘整为主。长期看,整个公报振奋人心,一旦落实到具体的细则层面,必将为未来股票市场的长牛慢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