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趋势取决于政策和资金 结构性机会依旧存在
就最近这个时点而言,笔者认为,政府在经济层面更多的是顺其自然,推出重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股市这一块就是调控供求,新股发行会少一些,在交易秩序的维护上,窗口提示现象会比较多,对应A股会温和震荡,出现的反弹仅是场内资金对于热点的突击挖掘,而非系统性机会,这就是维稳行情的写照。因此,在对行情的判断中,我们提出了经济企稳、股市企稳,两者向上修复的空间都有限的观点,技术面对应大盘是震荡——反弹——再震荡。
经济企稳 股市为何修复预期不强?
市场对中国经济企稳基本达成共识,但是短期内市场对于经济强力修复并不抱很大期望。对于股市来说,暂难出现超越基本面预期的走势。所以,我们看到,A股的表现缺乏方向性,至少在上涨这个趋势上表现得就不够坚决。曾经在9月份的时候,我们提出大盘已经充分反映了基本面下行的预期。而眼下,在经济企稳修复阶段,A股表现出的修复预期则不够强烈,这是因为除基本面外,其他几个因素比如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市场心理层面对于行情趋势作用力更强。
政策层面,市场的预期暂时很朦胧。从经济发展的长周期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无法持续,社会发展到了改革破局的关键时刻。因此,全社会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有很高的期待。从小的角度看,股市的基本职能偏向融资,在投资、定价、价值发现等各个职能的培育上能否有新的突破,特别是监管层的一系列制度能否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及培育投资土壤上有重大突破,都是市场所期待的。
资金层面,有亮点但影响力有待加强。6000亿出头的保证金,20余万亿的总市值,加上指数期货双向作用,场内存量资金很难掀起大规模的上涨行情。10月份以来,以宝钢为代表的央企或地方国资企业开展了股票回购、增持等行为,场外增量资金逐步流入市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这些行为在季报披露期间暂时中止,我们估计季报结束后产业资本的增持回购行为会迅速增多,海外热钱抄底A股的行为可能发生,这是目前能够找到的刺激A股反弹的正面因素,但在A股净减持现象逆转前,资金面暂难成为行情的主导因素。
市场的心理层面,看不到利好就是利空,甚至一些政策举措成为空头宣泄的工具。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指数期货进行对冲交易这个规则,市场就担心保险资金会利用已持仓的股票资产,在指数期货上建立空头仓位,从而增加了空头资金的实力。很难说市场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但是从行情短期下跌情况看,至少投资者的心理层面是担忧的。事实上,指数期货并不影响现货走势,并且长期趋势一致。
我们认为,在影响行情趋势的几个要素中,短期内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政策和资金,我们估计这两个因素在四季度剩余的时间会有正向加码的过程,这是A股的希望所在。
结构性机会依旧存在
大盘自9月份以来两起两落,指数整体呈弱市,但个股表现不一。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过去2个月甚至过去2年,仍可能处于连续不断的亏损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坚守?或放弃?成为许多人内心反复自问的话题。如果从大概率角度看,2000点附近,我们选择坚守,尽管市场处于弱市,尽管许多个股的估值并不便宜,尽管可以从市场上找到N多个看空市场的理由,但我们认为,作为主动投资者而言,更需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中国股市20年的里程,总是牛短熊长,而过去10年间,A股指数出现零涨幅,大家在反复总结的同时,也非常感慨这样的市道中冒出过不少大牛股,未来会不会有这样的公司呢?答案是肯定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就需要开动思维去寻找。有一点可以佐证,能够走出大行情的公司,其利润的增长是循序渐进的,不会有大起大落,这样的公司可能经历成长初期的躁动、快速成长期的冲动、成长末期的成熟,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对应的都可能是波浪式上升的股价(他们也会经历阶段下跌,投资者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考验的也仅是投资者的心态和智慧。对于主动型投资者来说,在这个越能考验人性的弱市环境里,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具备牛股基因的目标,敢于战略性的买进并持有。未来几个月,市场正好给投资者提供了全面选择的机会,这个时候不应弃股而逃,而应该冷静骑上可能成为千里马的品种。
最后,我们需要指出的是,选取的交易策略不同,对应的投资效果也是不同的。量化择时交易策略是我们看中的,如果应用得当,弱市同样可以获得超越大盘的机会。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