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筑底反复在所难免 业绩兑现带来结构性机会
上周沪深两市先抑后扬,结构性行情特征仍然较为明显。不过与前一周迥然不同,深市表现明显弱于沪市。地产、医药等前期强势板块走弱,银行板块低位徘徊均对市场人气形成打击。我们认为,市场目前仍在筑底过程中,由于市场十分脆弱,阶段性反复在所难免。
筑底阶段市场反复在所难免
自5月初大盘冲高回落以来,周K线显示沪指依然运行在前期的下行通道中。从技术指标来看,沪指目前已经运行至BOLL线下轨下方,显示出短期内大盘有望迎来技术性反弹。综合考虑外围因素、政策面、资本市场层面和估值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一阶段市场处于筑底过程中,阶段性反复在所难免。
首先,从外围市场来看,西班牙国债利率飙升至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由此也推高全球市场风险厌恶情绪。相比美国经济的无就业弱复苏情形,欧元区经济问题则更显严峻。尽管欧盟峰会致力于解决危机以及西班牙银行问题有所缓和,但是货币与财政的分离使得欧债问题解决之路阻力重重。根据欧盟峰会上达成的协议,ESM可以购买各国债券,从而降低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的高昂借贷成本,但是其实施的前提是欧元区银行联盟成立,这也意味着需要欧元区国家的银行控制权的让渡。目前来看,欧洲北部国家的反对,意味着短期内ESM仍然在襁褓中,相关债务国家国债利率水平仍将会维持高位。
其次,从政策面来看,年中经济工作会议7月下旬召开将有利于市场运行的稳定。经济基本面的转冷促使管理层加大了对于实体经济的调研力度。温总理赴江苏调研时提出,稳定投资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温总理还提出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这对于稳定市场政策持续放松预期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从历史经验来看,管理层密集调研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调研是4万亿刺激政策的出台依据,而近期管理层调研后也可能出台力度更大的稳增长政策。
第三,从信贷结构来看,资金价格改善空间较大。资金供给端的银行信贷“顺周期”特征明显。从信贷结构来看,短端利率水平改善态势较强,但是一般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与短端的票据贴现贷款表现迥异。这说明资金的流通更多是在银行层面,实体经济资金缺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债务紧缩需求”使得银行贷款投放意愿较低。银行的惜贷行为使得这部分资金难以流入到实体经济中,所以才造成了短期利率与中长期利率背离的现象。结合当前的信贷价格来看,虽然存准率的下调有利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但是从信贷结构来看,贷款定价依然较高,企业压力犹存。
第四,从新股发行节奏看,上周市场仍然保持每周四只新股的发行节奏,其中包括一家主板、一家中小板及两家创业板公司。另外,根据数据统计,上周大股东二级市场交易方面仍然以减持为主,减持市值规模接近7.9亿元,而同期大股东增持市值仅为8993万元,两者差距悬殊。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市场一方面面临紧锣密鼓的扩容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大小非解禁压力,前者形成股票筹码供给的增加,后者表明产业资本的逐步离场,市场供需失衡格局对市场形成压力。
第五,从市场估值角度看,尽管长周期估值中枢下移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建议关注短周期估值上升的拐点。截至7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146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2年中期业绩预告,业绩增幅达到50%及以上的个股比例从上周的12.5%上升至当前的13.07%,该比例的小幅上升并不能说明整体业绩的好转。另外,目前已经公布中报的2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情况参差不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惨淡。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处于外围经济震荡、实体经济下行、政策周期好转的时期。实体经济需求的下行对冲了政策改善的效力,进而也削弱了小周期经济复苏的动力,对应指数上行缺少有效催化剂,市场仍以震荡筑底为主,市场机会更多由政策刺激引起。由于市场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所以筑底过程市场出现反复。
超跌酝酿结构性机会
在操作策略上,考虑到第三季度可能成为经济筑底的时间窗口,同时流动性也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一旦股票市场提前反映经济预期,三季度的操作机会将显著增加。就目前阶段而言,我们发现在市场震荡筑底阶段,个股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走势,研究个股获得风险溢酬概率更高,因此建议投资者积极加大个股研究力度,寻找弹性较高且超跌特征明显的个股进行波段操作。
资产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考虑:其一,关注弹性较高并且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券商、保险板块;其二,随着2012年中报业绩预报的接近尾声及2012年中报的逐步披露,一方面业绩略逊一筹的行业有望迎来业绩利空兑现的短期机会,如通信、化工、电子元器件等,另一方面,业绩较好且前期过度表现的行业也可能面临业绩利好兑现带来的调整风险,如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其三、寻找政策扶持力度较大、业绩增速平稳且近期底部持续放量的主题板块进行重点关注,如物联网、新材料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