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投资大“松绑” A股或迎重大利好
将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的品种、范围和比例的限制,同时允许保险公司委托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自4月底正式提出保险投资改革以来,由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主导的这场保险投资新政迅速落地。在多年的审慎经营之后,随着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创新时代。
在周二召开的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项俊波表示,近期将推出《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通知》和《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的品种、范围和比例的限制,同时允许保险公司委托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上周举行的主席办公会议已经通过了这四项政策,这两周会陆续公布出来。”接近保监会的权威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项主席动作之快、力度之大是超预期的。”
改变保险经营模式
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征求意见稿显示,在《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中,保监会按照国际惯例,对债券产品进行了重新分类,分为政府债券、准政府债券和企业(公司)债券;并将混合债和可转债列入可投资品种,实现了对当前债券市场品种的全覆盖。保监会还将无担保债券投资比例上限由上季末总资产的20%升至50%。
而在《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通知》中,保监会积极鼓励保险公司介入实体经济资源,将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及能源、资源企业的股权,纳入了直接投资股权范围。
按照保监会的思路,由于目前二级市场比较差,保险公司应当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介入股权和不动产,从而以低价获得优质资产。一位保监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此举将推动保险业盈利模式向全产业链发展,例如财险公司积极收购4S店,人身险公司进入产业,以及投资农业现代化企业为农险业务服务,整个保险业的生态环境将因此改变。”
在配置比例上,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相关产品的账面余额,由两项合计不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5%调整为10%;投资非自用性不动产、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合计不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20%。
上述权威人士说:“在提高比例的同时,允许通过合并计算增强操作空间,体现了灵活性。某种程度上,实际投资比例是增加了的。”
保监会在扩大投资范围的同时,还显著降低了险企投资无担保债、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的偿付能力门槛,由原先的150%降至120%,从而减小了保险业筹资压力,有利于险企通过增加投资收益提高偿付能力水平。
提升保险牌照价值
更令市场注目的是,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保监会拟开放委托投资渠道。根据《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委托投资人将扩大到券商和基金,而不是仅限于少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形式包括定向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与特定客户资产管理。
上述保监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全国80%的保险公司都是中小企业,让每一家公司都建立自己的投资团队,不现实,也是浪费资源,不如开放委托,帮助它们以低成本获得良好的投资服务。此举还将对控制着80%保险资金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形成冲击,倒逼其进行市场化改革,从行业内部走向市场化,增强资产管理水平。
而通过《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保监会将配置能力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旨在将配置作为保险投资的基点,作为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同时将保险资产分为普通账户和独立账户,采取革命性的分账户管理方式。
“回过头来,去年以来,随着金融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整个资产管理领域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证券和基金行业。对此,保险业必须深化改革,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支持,否则很可能在下一轮的机会中遭遇失败。”上述权威人士说。插图/刘飞
上述权威人士并称,项俊波新政不仅将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更将提高保险公司价值。“去年末,新华保险艰难上市,与当年平安、国寿上市不可同日而语,本身是因为整个保险业在当前形势下遭遇瓶颈,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如今随着保险创新的启动,保险牌照的价值将会显著上升。”
新政筹备多时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投资新政酝酿已久。
在去年8月颁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保监会就初步勾勒了保险投资改革的路径:整合保险产业链,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医疗机构、汽车服务等相关机构股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鼓励开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
2012年4月底,项俊波在温州调研时要求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自此之后,保监会对外宣布将于近期出台投资新政,并公布了十大创新方向:资产配置、委托投资、债权投资、股权及不动产、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境外投资、融资融券、衍生品、创新产品和托管产品。
与此同时,6月份上半月,保监会分两批、面向全国151家保险公司资管业务负责人举办了“保险资金运用政策培训大会”,会议期间下发13项投资新政征求意见稿。消息传出之后,引发保险行业和热烈关注。
6月29日,项俊波在出席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间隙表示,保险投资规定何时出台,要充分考虑征求意见稿收到的各界意见,不排除三季度出台的可能性。
一位寿险公司高管告诉记者:“项俊波没有食言,新政来得比预期还要快,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结果,这是对市场呼声的积极回应,可见监管层真正下了决心。”
在资本市场上,自近期保险投资新政浮出水面之后,投资者在熊市中逆势看好保险股。统计显示,自6月11日至7月11日,中信保险指数上涨11.92%,同期沪综指下跌4.65%,保险指数累计跑赢沪综指16个百分点。
第二波RQFII潮即将来袭 500亿海外资金驰援A
21世纪经济报道称7月17日,作为第二波RQFII的首只基金产品,华夏沪深300ETF登陆港股市场,成为首只A股市场以外可直接投资的实物ETF,亦是A股市场以外首只以人民币买卖的A股ETF。
当日,华夏沪深300ETF开盘参考净值为24.01港元,高开报24.9港元,不过随后低走,收于24.2港元,成交量为428万股,成交额为10337万港元。
与首批RQFII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市场对于第二批RQFII的憧憬在于,其直接投资A股,能为羸弱的A股带来海外增量资金。
记者了解到,华夏沪深300ETF此次吸金大约37.85亿港元,而其RQFII额度为50亿人民币。而更让市场期盼的是,华夏并不是唯一一家。记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已在准备RQFII ETF,但尚待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进一步沟通,根据产品拿到外汇额度。
今年4月初证监会宣布,允许试点机构发行人民币A股ETF产品,投资于A股指数成份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并追加了500亿元的RQFII外汇额度。这意味着,未来随着RQFII的陆续获批,将会有500亿海外增量资金可陆续驰援A股。
第二批RQFII起航
华夏沪深300ETF发行始于7月9日,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共计吸金37.85亿港元,约为31亿元人民币。该基金在获批之初获得的额度为8亿美元,即最大规模可上摸至50亿人民币。
事实上,今年年初第一批RQFII发行并不乐观。第一批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少基金公司迫不及待抢首发,但募集并不理想。当时平均每个基金公司获得的外汇额度约为11亿元人民币,但不少基金公司最终募集规模并未达到上限,至今仍有结余的外汇额度。
首批RQFII发行完毕后,不少基金公司进行反思。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多数基金公司试水时仍采取国内模式,即潜在客户仍是个人投资者。因为国内基金公司在港知名度尚待提升,因此推广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是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为主力军,因此在此后的RQFII领域设计、推销新产品上,逐渐向机构投资者倾斜。”
除了机构客户外,华夏沪深300ETF仍有个人投资者买入。机构客户通过和华夏基金签订协议的券商申购、赎回,而个人投资者则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因为个人投资者没有A股账户,对冲抑或套利暂不可达成,因此接近华夏基金的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后期开发相关认沽衍生品。
RQFII潮来袭
除了华夏基金外,其他基金公司仍旧在积极备战。
记者了解到,和第一批不同,第二批500亿元额度的RQFII不会单独批给各家试点机构,而是由香港证监会批准发行的RQFII-ETF产品共同使用。机构可根据自身产品准备情况及发行情况使用额度。
今年5月初,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表示,第二批RQFII全部是ETF产品,投资标的会选择大盘蓝筹、市场覆盖性好的指数,如沪深300、中证100、富时A50或MSCI中国A股指数。每个指数原则上只批准一只RQFII-ETF产品。相关产品成熟一只批准一只,避免一哄而上。
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最近将公司的思路确定为重点发展国际业务, 积极准备RQFII,已在开发相关产品,但尚未敲定具体跟踪指数,所以暂未上报。
与之同时,记者了解到上海某基金公司设计的RQFII-ETF模式和华夏基金沪深300ETF大同小异,预计采取种子基金模式推出RQFII ETF基金,投资者通过券商来完成申购、赎回,投资者并不直接与基金管理人发生关系。
该基金公司已完成产品方案,已提交产品开发意向,同时与香港市场ETF参与的券商确定了合作意向,后期将会择机上报产品。
此外,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告知记者,目前其RQFII ETF 尚未获批,但估计拿到批文为时不远。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