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略低预期 加速市场震荡寻底

2012-06-11 08:53    来源:金融投资报

  有关人士认为,5月CPI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降息对冲宏观经济数据影响;市场走势以震荡寻底为主。

  CPI创23个月新低,PPI创两年多新低,表明了实体经济的景气度在加速下降;降息,无论对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是偏利好的,后市将震荡寻底。

  继上周四央行实施了三年多以来的首次降息后,国家统计局于周六公布了5月份经济数据,其显示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0%,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P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4%。对此,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认为,5月CPI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降息对冲宏观经济数据影响;市场走势以震荡寻底为主。

  5月CPI略低于预期

  德邦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海东说,5月CPI涨3.0%,比我们预计的涨3.2%低了0.2个百分点。原因在于影响CPI主要因素的食品类价格同比只上涨了6.4%,而环比则下降了0.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了0.6%,环比下降了3%。

  “估计6月份CPI的降幅更大一些,会跌破3%,因为除了涨价的‘翘尾’因素减少外,发改委大幅降低了成品油价。”张海东说,他们维持CPI继续回落的判断,预计三季度将在3%以下运行。PPI继续同比负增长,环比降幅继续扩大,在经济低迷,实际需求不旺前提下,价格难以走出弱势局面。

  张海东说,5月PPI继续“负增长”,而且下降幅度由4月份的-0.7%扩大到5月份的-1.4%,连续3个月“负增长”,这表明了实体经济的景气度在加速下降,这与5月份的PMI数据是相吻合的。

  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曾宪钊说,从5月CPI的上涨幅度来看,已经降到了3.0%一线,比4月份的上涨幅度又低了0.4个百分点,而且创近23个月新低。PPI同比下行也超预期,表明经济需要自我调整和修复。

  “我国CPI涉及面窄,难以有效反映物价,实际上经济已接近通缩状态了。”曾宪钊说,官方原以为今年一季度经济触底,实际上二三季度才能触底,CPI、PPI、房价继续探底中。

  降息对冲数据影响

  曾宪钊说,5月CPI创23个月新低,PPI创两年多新低,两者均低于市场平均预期,这也解释了上周四晚间央行为何突然宣布降息。而且此次降息是在连续三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进行的,显示前期定量放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已缺失,定价放松与定量相比将更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费用,若再加上利率市场化的因素,非银行企业利润增长将更可观,这将在今年三季报和年报中反应出来。

  不过,曾宪钊认为,降息对于银行业的影响将主要体现为“中性偏负面”,因为央行首次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10%,而贷款利率的下浮幅度扩大了10%。这样,各大银行为了“拉存款”而会上浮存款利率,从而缩小了存贷款利差,影响其业绩的提升。目前,国有五大行已经对存款利率作了上浮处理,这对银行股是利空。

  “如果物价将继续回落,而经济无法止住下滑势头,今年下半年内还将有可能两次降息,合计0.5个百分点。因为利率下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实现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曾宪钊估计。

  张海东说,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软,政策硬”已经成为一条规律。降息无论对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是偏利好的,它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放松趋势。

  后市以震荡寻底为主

  张海东表示,尽管在降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不涨反跌,但这并不能否认其利好性质。因为降息后,包括上市公司的所有企业的贷款成本将下降,只是因为目前市场担心宏观经济数据将变得更加严峻,宏观经济会“硬着陆”,特别是主导市场走势的机构投资者还未从悲观预期中走出来。

  “事实上,我们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政府增加投资来拉动内需才止住了整个经济的下滑,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大盘在连续下跌后,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了,2250点有较强的支撑力度,本周有望企稳回升。”张海东说,目前机会在于围绕“稳增长”主线而涉及的板块,如水泥、工程机械等。

  曾宪钊说,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国际板的推出预期、扩容压力的增加、欧债危机的蔓延是造成上周大盘指数击穿2300点的主要原因。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股的拖累以及新投资品种的推出,淡化了降息对A股的利好效果。

  曾宪钊说,即使本周市场有可能超跌反弹,但反弹空间还要取决于成交量的大小,而由于目前市场信心不足,估计难有大级别的成交量出现,因此,后市的反弹空间极其有限,而更多的是震荡寻底。激进型投资者可以在市场反抽时做短线,但难度较大;而在成交量萎缩和中期趋弱的情况下,稳健型投资者宜以观望为宜。(杨成万)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